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去年突破一○%,雖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對雙薪家庭或無法承歡父母膝下的子女,卻是「家有一老、全家煩惱」。

 

彭婉如基金會推廣老人陪伴服務,陪伴罹患慢性病或健康老人散步、就醫等,為他人子女略盡孝道,也為中高齡婦女開闢新職場。彭婉如基金會從民國九十五年提供老人陪伴服務,至今已培訓七、八期約百餘人,今年一月進一步結合照顧失能老人的看護工,依老人需求,提供陪伴、看護的不同服務。

 

 

慢性病未失能 無法申請外勞

 

該會執行長王慧珠表示,很多家庭中的長輩有慢性病或行動不很方便,雖尚未到「失能」程度,仍需要旁人全天看護。但是他們申請外勞通常無法符合條件,又不放心長輩獨自在家;尤其高齡化愈趨明顯的今天,有些八、九十歲的老人,因為子女移民或住在其他縣市等原因,無法在身邊,也需有人代為處理生活瑣事。

 

自從推出陪伴服務後,王慧珠說,訓練速度趕不上市場的需求,服務並未對外宣傳,僅只在網路上告知,但是去年就有將近四百人申請,因為時間和地點等因素,約有兩百餘件媒合成功,使用者年齡平均八十一歲,以八十到九十歲年齡層最需要,另有二成為九十歲以上。

 

 

多屬白領聘僱 連帶要求也高

 

居家陪伴員提供的服務包括為長輩煮飯、陪同就醫、清理生活環境、換洗衣物、散步和閒話家常等。王慧珠說,因為使用服務者多是退休公務員或子女為醫師、律師、法官等,連帶要求也高,因此居家陪伴員的學經歷都不低,超過五成為高中職或大學畢業程度。

 

陪伴員年齡以五十歲到六十歲最多,約佔六成二。彭婉如基金會教育組組長林玉萍說,陪伴員幾乎都是中高齡婦女,五成為家中主要負擔家計者如單親,讓她們在不景氣中找到「第二春」。

 

 

專業陪伴老人 頗能獲得好評

 

陪伴老人也需要專業。王慧珠說,子女雇請陪伴員的要求各有不同,有的希望有人陪媽媽,以免媽媽被詐騙集團騙走錢;有的是父母喜歡四處亂逛,請陪伴員跟著去以免發生意外。不少人使用後反應,連醫師都看出老人有人陪後,不但心情更開朗,復健狀況也較好。

 

source from: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331/4/wdwg.html

 

===

評註:

 

下圖為政府(2005-6年)根據外商公司在台投資所面臨的女性早離職場問題,所做的台灣女性勞參率與其它國家相較圖:

 

 

藍紫色為台灣,粉紅色為韓國,橘色為日本,綠色點狀為美國,咖啡色為德國。台灣女性就業年紀比其它所有國家都還要晚(在25-29歲間達到高峰),卻又比其它國家女性早離開職場(因結婚、生子),甚至從此就不回職場。外商公司面臨的困擾在於,台灣女性的能力相當好,但是好不容易培養、訓練一位女性員工,接著她結婚,生小孩後就乾脆離職。(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公司不喜歡僱用女性員工的理由之一。)

 

從圖表也可知,我們的女性花了相當多時間在受教育(台灣女性比其它國家的女性使用更多的國家教育資源;不知道女性們可曾思考過,這些教育資源有一部分是自於納稅人的稅金?),因此能力較好。但是,許多女性在結婚生子後,捨不得小孩給別人帶,就自己辭職在家帶小孩。通常一帶,就帶到小孩國中、高中,離開職場太久,要重回職場就需要克服種種心理、現實的障礙。甚至沒有經濟需要者,就此就不回職場。

 

女性離開職場對於個人相當不利,因為人際關係的網絡所剩下小孩、家人,形成「社會孤立」(social isolation),容易造成心理疾病(尤其是小孩長大後)。

 

因此,鼓勵女性就業不只是提昇國家經濟,同時對於女性個人也有正向的影響。不論是否有經濟需要,人都需要人際關係網絡,需要自我實現,需要自我肯定。「老人陪伴員」是中年婦女或二度就業婦女的機會,一來可賺取零用錢,二來可以多認識些人、朋友,三來,傾聽、陪伴老人更是許多女性擅長的工作。如果週邊的朋友們有需要,還煩提供他們此一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