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個人心得隨想 (1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為了台灣的未來、為免一黨獨大、為了讓台灣還有超脫綠、藍的可能,還請非綠、藍力量,能夠自制、自我提醒,避免相互攻擊,因第三方力量之間的內鬨、不和,是目前dpp及kmt最樂意看到的結果,甚至應該是他們目前運用媒體資源、操作媒體的策略。

第三方力量,目前當然是指柯市長及其他小黨。柯市長自己是跳脫綠、藍而崛起,應該深刻了解台灣多數年輕人真的受夠了這種政治氛圍,也受不了又來另一個kmt吧?不僅如此,從職掌台北市以來,柯市長單槍匹馬,多次受到兩黨大軍夾擊,多所箝制,應該更能體會到第三黨勢力的重要性吧?為了台灣的未來,為免接下來dpp一黨獨大、台灣年輕人從此對台灣政治失去希望,台灣需要第三股力量的崛起,還望柯市長能夠幫助第三勢力的崛起!這裡所指的幫助,可以簡單地只是避免攻擊、批評他方(因媒體可能斷章取義、擴大渲染);若柯市長有認同第三方勢力,還望大力支持(至少讓dpp知道,雖然柯市長有不少處須妥協,但他們是無法掌控柯市長的)。

藉此,也想指出一點個人認為有問題之處,提醒柯市長留意。這次時力府前抗爭,若照新聞報導,畫出有史以來最大拒馬蛇籠管制區是內政部警政署所為,台北市府警力只是配合,如此,台北市長需要到場慰問警員嗎(難道每場抗爭,人數少,市長都要到場慰問警員,順便譴責抗爭者?)?也就是,動員如此多警力是[中央]內政部警政署所為,動員如此多警力,卻又不讓他人進入抗爭,這似乎有意透過媒體操作,讓觀眾譴責,為了時力幾位立委,動員如此多警力?說得更直接些,柯市長正是如此反應,而柯市長這反應,正可能是dpp要的結果,藉由柯市長的口說出、譴責時力;這無疑是讓第三方力量之間,間隙不斷,而後難以形成威脅dpp的氣候。個人不知道柯市長是否清楚這樣政治算計及操作?若是幕僚建議柯市長到場慰問基層警力,柯市長有必要提醒自己留心週邊的幕僚(有些事情不確定是否該做,誦<<金剛經>>時想就會知道;有些反應太快,反而容易有錯)。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顧先生之前為落實轉型正義,盡心盡力催討kmt黨產,個人在此致上謝意!會發此文,除了前事外,還有感念顧先生(當時還是立委身份)在開放白領外勞草案公聽會上,就事論事的言論。為此,個人忍不住直言:顧先生轉任金管會不知是福是禍?

在kmt時代,這類的職缺應該都是酬庸(也難怪連公子會這麼說,因為他們都這麼做),至於今日的執政團隊是否延續前朝作為(最近獵雷鑑案,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或許可看出點端倪?)?我想,顧先生或許更清楚。不管如何,這職位還真是福禍相倚。「福」呢,可以是kmt說的政治酬庸(有個人利益可撈?),而多數銀行也持如此態度(因不少銀行高層就是如此);如果真是這樣(顧先生也接受這樣),那這大概會毀掉顧先生之前所有因正直、公義而累積的名聲(當然,不在意這個,也就沒差了)。「福」呢,也可以是延續顧先生過去的正直、公正,為台灣金融把關、間接造福國人,日後顧先生發言都有影響力,甚至贏得後世美名;如果是這樣,也就難免得罪一些人(包括一些dpp高層?)。

以上利弊得失,我想顧先生一定都很清楚,一切端看個人站在什麼角度看待事情,什麼價值才是顧先生認為最重要的。真正想提醒的是,一般人活到一個年紀時(不管多理性),特別是功成名就時,特別容易面臨某種考驗,或說誘惑,讓人前面的努力付之一炬,甚至可能讓人身敗名裂。我不知道這位置是否是那考驗?這一切取決於個人的價值觀,個人不了解也無權干涉顧先生,不過,若以國人的角度,卻又不得不提醒顧先生,因為顧先生的選擇,對台灣社會、台灣國人有關鍵性的影響。個人不知好歹,有可能說了不該說或多餘的話(?),如有不敬、冒犯之處,也請顧先生見諒!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現在的民進黨,還真的是叫人看不下去。轉型正義做一半、承諾為勞工降工時做半套,然後來個回馬槍(再修法,罔顧人命安全)、促轉條例、公投法,只因是時力黨提就否決(他們提的不就是你們的版本嗎?人家做球給你們,幫你們一把,結果自己耍脾氣,不爽人家厲害,再度拿磚頭砸自己的腳,真的是幼稚有餘,一堆幾十歲的人,怎麼沒半個像大人?)、接著又是弊案不斷......。才執政不到兩年,所有自己過往的主張,都一一被丟棄,理念盡失,還真是辜負選民的冀望。看到許多鄉民們紛紛對民進黨失望,打算明年用選票教訓民進黨,一點都不奇怪;說實話,這樣的政黨,若不給他當頭棒喝,就跟kmt沒兩樣。

也的確如諸多鄉民、網友們所言,民進黨今日能執政,不是政策有多好,只是大家要kmt倒。這點,民進黨不清楚嗎?沒有為此戰戰兢兢嗎?現在民進黨的所作所為,不但讓人錯覺kmt回來了,甚至還讓已經垮了的kmt可能有機可趁。民進黨對得起支持者嗎? 還是民進黨與kmt是命運共同體,除了打kmt外,沒半招,kmt一下台,貴黨就原形畢露?

此時的黨主席,與剛接民進黨時無異(當時是怎樣的心態,我想主席應該自己很清楚,不少外人也都看得很清楚)。想起蔡主席在2016大選前(?)曾提過,希望自己能像德國總理Merkel女士一樣。這樣的自我期許,是因為自己欠缺guts,所以期望自己能像梅總理一樣,還是相信自己定能像梅總理一樣?不管何者,可以確定的是,現在蔡主席回到剛接民進黨主席時,或更早之前(只是位嬌嬌女、千金大小姐,等著被保護得好好的、等著週邊大人幫忙處理好一切)?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失眠.....今天,應該說是前天的事了。在某群朋友間,直接從勞工、從資方、從國家角度,丟出對低薪白領外勞政策的看法,引起幾位朋友發表相反的意見。我個人的看法應該算炸彈,投入一群不算很熟的朋友圈裡,還跟裡面幾位有影響力的朋友相左,確切地說,不只丟出了個人看法,而且還拒絕再聽某位有影響力朋友重複那資方式的言論說詞,也不願再回應那種支持開放但要有配套的說法。因此,昨天早上看到的就是另位朋友半夜留言轉移話題,接著幾位朋友跟著附和......。 雖然個人不太懂人情交際,但應該還看得懂這樣的暗示,所以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不過,現在卻失眠了.....

回想寫完論文後不是先好好休息、專心求職或出去玩樂,而是深入研究這可能的解套,清楚知道自己提出的解套不能自己懂、而是需要有更多人了解這解法設計的精神與中間過程的眉角後(免得光自己要跟夥伴解釋各種環節就耗盡一切心力、時間,接著又要回答外來的一堆疑惑,最後緩不濟急;也不願一堆人搞不清楚狀況倉促行事,而造成後果不堪設想),因此邀集更多朋友一起來思考、設計(這其實也是北歐「民主組合決策與管理模式」的實際操作)。結果呢?即使關心公共政策的朋友們,也只是等著他人提供現成計畫、或等著政府解決問題。最後忍不住問:這樣的態度,又要支持自由資本主義邏輯,不是挺可笑的?連實驗的精神都沒有,不知道何來創新,何來的競爭力?

認清此時台灣國人的現狀況後,也自認已盡全力,做一切個人能做的事情,最後,認同長輩朋友所言,就過去的經驗,台灣人就是要經歷慘痛的教訓,才有可能學到教訓,也就就此保持惦惦,不想再廢言。因此,當該群朋友中某位朋友,更早之前就丟出這相關新聞時,個人也只是稍微瞄了一下,但沒有(或說不想)回應,直到後來另外又有朋友對此政策立場搖擺,特別受到某些人的立場影響,而難以拿捏,才忍不住發言提醒結果就發生上面那樣的情況了。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週碰到一個狀況,覺得有必要提出來,讓大家思考。

個人因課程設計關係而制定了可能的防弊規定,也已行之有年。今年亦依此規定,勸退一些未照規定行事的同學。然而,就在勸退完那些同學後,有位同學以他考上研究所、在課程相關活動進行當天到考上的研究所找老師為由,要求通融,又說了如果未修此課,就會延畢之類的。聽到這狀況,妳/你會如何處理?

個人當下再次重申不可能通融,否則這對在此之前被我勸退的同學,及歷年來因此規則被我勸退的同學,都相當不公平,更不用說,被我勸退的同學,有人是以生病為由。個人跟他說明,生病無法是個人無法控制,但他們沒有即時請假,表示他們沒把課程相關規定看清楚(且第一堂課、第三堂課也應該沒來;因個人會在第一堂課把規矩講清楚,第三堂課,加退選最後一週,再提醒一次後來選上的同學要把規則及要求看清楚;基於學校作業問題,有的可能到第四週才來,也會讓這樣的同學加入,並要求他們釐清相關規則及要求),故我還是勸退他們。但他個人的情況是,事前明知當天要去找指導老師,也自稱自己第三堂課有來(知道有分組活動,隔週有討論),卻沒有事前、當天請假,這是他個人的疏失,個人不知道這理由有何正當性,要求我通融?個人也請他不要把可能的延畢責任,推託到我這裡來。他似乎氣憤地走了出去,本來以為他就離開了。沒想到,沒多久他又進來了.....接著,該生就又在課堂下課繼續拉著我說,我只好又再重申一次,結果該生說我不願意跟他溝通之類的.....最後只好制止他再說下去。

文章標籤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先說,這想法是從個人生命經驗出發,對於蜂友6月單車環島之旅所感,當時提出的重點是,希望更多青少年們能夠從小就能親自感受台灣史地、風俗民情、軼聞趣事,同時在這個年少氣盛的時期,將精力轉用在訓練體力、培養獨立自主、互助合作,取代惡性同儕競爭. 當然,附帶地,也能提振內需(若真能改變,此內需將是長期,而非短期),活絡經濟,讓國人了解國內經濟活動,有賴大家一起來相互支撐,讓大家能夠好好生活,如此,大家就不至於太過依賴外來資源,或能緩和全球化的衝擊。

至於為何挑國中階段,而非高中(有蜂友覺得應該高中比較合適)?個人生命經驗體會,國中是人生重要的轉捩點。個人是生活在之前桃園縣的某鄉下小鎮鎮上,這是相對大都市而言,但若從鄉下老家來看,小鎮鎮上恐怕也稱得上小都會區了吧? 國小時,雖然有成績方面的排名,但有一群同學,有男有女,常常在週間下課、課後、週末玩在一起,去騎腳踏車、去打球、約出去玩,生日一起過,大家都沒什麼心眼,真是好不開心啊!這一切,就從國中開始變質.....

一進去,名義上說是常態分班,但當某些老師的小孩集中在某些班上時,就知道不是這麼一回事. 我不在所謂的前段班,而我那群朋友們,有2個分到前段班,有人跟我一樣,但不同班,然後隨著這樣的分班,就開始標籤化,有的家長也因此分班就責怪小孩不努力、不用功......某次,一個很要好的同學,跟我講到這個,講到哭了.....然後沒多久,我就看到她剪了一個當時稱為太妹頭(那時叛逆的小孩都剪成一個類似的髮型),我叫她,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做,她就跟我說,以後都不會再跟我說話了. 我跟她說,我也沒分到好班啊!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她沒多說什麼,就走掉了.....難過好久.到底是為什麼會變這樣?接著是另一個同學也變成這樣.....然後又一個.....甚至自己待在那個常態班,也是好幾個如此. 好多個同學都因為這制度而親子關係惡化,自我放棄,抽煙、滋事、打架、搞小幫派 .....

文章標籤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學業終告一個段落,趕緊回來處理幾個重要且關注的議題.

其中一件需要先讀些創業相關的資料,思考一些組織運作相關問題(會來弄這個,說實話也是為了推動北歐這套福利政策...說來話長,有機會再解釋)...因為這樣的書實在太多,所以決定先善用讀書館資源. 前兩天在圖書館快速地啃了四本相關.啃不完的,想留待這幾天再繼續,但借回其中一本,主標題有左派. 副標也看起來很吸引人(這也是為何選擇借回),但,英文標題整個令人覺得主、副標就是個幌子. 也因為這樣,所以更決定要仔細讀.結果呢?

約讀了1/3之後,決定可以不用看下去了......因為一點都不左. 不但不左,應該只是經濟學原理的供需法則再包裝說明,以避免生產過剩,簡單說就是,主標題的左派,副標題強調的人,其實都是客戶需求,如何透過研究、整理大數據等資料,掌握客戶需求,創造其所需商品。此刻反而覺得英文標題下得很傳神,因為就是一個行銷廣告手法,重點還是賺錢,而且是相當資方立場思惟。也不是說賺錢不對,企業就是要獲利,才能存活. 只是這左派經營管理,考慮的不只是獲利或顧客需求而已呢.而推薦的人似乎也分不出左右?還是可能人情寫推薦,其實並沒有細讀?也不太確定作者是搞不清楚左、右派經濟差別?還是其實是懂其差異,但故意拿左派、人本等概念來包裝,操作行銷廣告原理?不管何者,因為解讀文字、加以評論是我們的本行,所以就來稍微提醒大家一下,免得大家誤以為左派經濟管理思惟就是這樣.個人決定,也建議有興趣的讀者,還是回頭直接讀凱因斯的概念、其問題以及後來的修正,會比較懂左派經濟概念。

文章標籤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個人的理解,原來是學生指控系方、校方處理失當,原以為原po就只是藉此讓系方、校方處理不當的問題浮上檯面(同時也讓我們學到,碰到性侵事件的處理方式)。不過,就在朋友轉貼夏老師開記者會的新聞稿後,整個事件變成師生相互攻擊,個人當時看到的感覺像是八卦嗜血衝動被挑起...而忽略掉此事件最重要的機會教育,當下決定不再讀相關訊息,一些朋友們也轉為討論碰到性侵時的處理方式,或分享曾碰到類似的事件的心情、處理方式等.

明明許多片段部份都是記憶的羅生門,加上理解詮釋的差異,兩方各有說詞的狀況下,有些地方都已經令讀者霧裡看花、越看越暈,簡單說,這種狀況根本癱瘓了讀者的理性,讓我們大家跟著他們的情緒起伏、對彼此的愛恨情仇走一遭...個人選擇不讀了. 這些人、事不是虛構人物,他們是我們社會的一份子,怎麼忍心看他們如此廝殺呢?

不過,昨天朋友轉貼了一則分析,提到問題之一應出在輔大心理學派(透過社群力量賦權[empower]派,透過社群的力量使受害者得以面對事件本身)的自信所造成,後來半夜也有朋友提到他們系上檢討會變成批鬥大會,開到凌晨之類的,今早突然覺得,他們(師生)現在所作所為正在摧毀他們自己的信念.某種程度上也在摧毀我們對社群力量的信任. 加上,目前該系還在培育輔導人員,事件後師生的生存,及避免持續不斷在傷口撒鹽,使傷口擴大,以及更多人創傷 ..... 也許應該有人提醒他們:若不提醒他們、不止血,恐怕這是創傷未癒,再添新傷,之後的療癒過程會更艱難.....。朋友們說,此刻應該很難,但我們身為第三者若不盡力提醒,某種程度上等於認同這種處理模式,認同他們互相傷害,認同他們傷害我們不少人也相信的社群力量(即使他們自己目前看來已經失去信心),怎樣都覺得想要請大家一起來守護社群互助的力量,幫忙啟動善的力量,引導兩方「先」停止這種相互攻擊的行為.此外,有時說法不同、說的人不同,也可能會有不同的影響...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不巧看到了某新聞報導,提到台灣高等教育薪資結構不夠彈性,比起美國薪資又如何如何的(以美國商學院薪資為例),恐怕會留不住人才之類的。這種新聞似乎不時就會出現,一會兒拿美國,一會兒拿香港,一會兒又是新加坡......,簡單說,就是就是覺得薪資太低,吸引不了人才......。想起之前也有朋友跟著抱怨,我就忍不住好奇問: 請問這薪資計算有包括退休俸嗎? 請問美國、香港、新加坡有像台灣一樣的退休所得替代率,甚至還提供其眷屬一堆優惠嗎? 朋友想了想,回答我: 應該沒有。

當時只是純粹好奇問,畢竟我從小到大數學沒好過,只是粗略稍微想一下,如果把退休俸都記算在內,還有提供給眷屬的優惠也計算在內,怎樣都覺得台灣的高等教育薪資並不見得比國外差,但為何總是有一大堆教授在抱怨? 再次看到這種新聞,實在又忍不住想問: 是我數學邏輯計算有誤嗎? 理工、商學院數字能力應該都不錯,商學院人對數字應該更好吧? 可否有人不吝解答,這類報導的根據為何? 有把退休俸考慮進去嗎? 有把對家屬的優惠考慮進去嗎? 有把稅率、物價等都考慮進去嗎? 有把財源考慮進去嗎?還是純粹只是比職等薪資? 還是不管其他,只是想要爭取更高薪資?

提這問題可能會得罪學界(如果是上面最後一個理由,那我可能就得罪大了~),甚至可能會被排擠,不好意思,但基於求知慾,仍望有專業能解惑。感謝。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舊版型下架,換了新版型,一時找不到留言給民進黨那篇文章,就另發一文。

這次選舉結果,除了台北市外,其他縣市結果應該是跌破不少人的眼鏡,包括民進黨自己吧?想起一邊在攤位吃便當,一邊聽著還留在攤位的割友報開票的情形......

收攤後,還留著的割友分食民眾的愛心。其中一位還一邊看開票結果一邊說,好奇怪喔,怎麼會綠色一直贏?其他割友就問他看哪台?他回答,中X。其他人就說,看中X做什麼?都是唬人的。他的回答也很妙,他說,如果連中X都報綠色贏了,那應該結果就是那樣了。大家想想也覺得有點道理,其他人就說,那有可能都先灌票幾成搶收視率,之後都會再砍個幾成;要過7點後看才算啦;今天還是回去早早休息,說不定明早起來就變天了......。中x那位看了幾次台中、桃園開票後說,好奇怪,怎麼會連台中、桃園都贏?真的很奇怪。聽他這麼一說,其他人也就陸續拿手機出來看.....還有人找到列出幾家媒體開票結果對比的媒體網站。我就忍不住問,有差很多嗎?他說,沒有差很多。原來看中X的割友,覺得不對勁,又轉去公視看。公視開票速度比較慢,但還是綠色領先,越看越覺得奇怪。而我也就吃完便當,也打算收攤走人了。回來後也馬上打開ptt,看鄉民們直播,確定幾個縣市真的翻盤了(除了新北市差一些),下線。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兩天剛好收到教保職業工會寄來的會刊資訊,會刊提到佳羚的文章(小孩自己帶才不會輸在起跑點?不同育兒論述的競逐),讓我不僅想起週三與從劍橋回來的朋友碰面的事。這位朋友是之前到英國念博士班,在那裡認識的先生,意外地懷了孕、生了一個兒子(意思是,本來沒打算生小孩)。因為留學時申請了公費補助,故今年回國來半年是回國服務。本來說好等她忙一段落後大家再約個時間碰面的,不過,因為她婆家就在學校附近,她帶小孩外出逛逛,就順便逛到我們的閱覽室,順便來緬懷一下出國前唸書的地方,剛好我在,也就先小聊了一下。這本來也是沒什麼好記的,但因自己的小孩性格(看到就會忍不住反應、提問)+北歐所學以及因為朋友關係,當下壓抑了些未衝口而出的話,事後又一直掙扎是否下次見面應該跟她說,剛好看到教保職業工會寄來的訊息,我想,不管我是否最後跟她提了,但至少可以分享給可能接受我個人思考模式的朋友們參考,可能因她而嘉惠一些家庭、小孩,這何嘗不是讓她有機會給大家一些回饋?

閒聊的問題不外乎是:帶小孩累嗎?婆婆、媽媽又會幫忙帶嗎?(因為他們都是家庭主婦)還想再生一個嗎?接下來有什麼打算、其他家人的近況等。帶小孩累嗎?她自己是不會說累,只是帶小孩後,自己的時間變得很少(備課、寫部落格、上傳小孩照片等都得等小孩睡著後才能做),常常也會睡不飽(因為小孩都很早起床)。聽到她的回答(帶小孩不會累),我其實是有點訝異,因為我自己幫姊姊帶過、也聽過姊姊們及其他不少人的心得,但仔細一想,她可能是因為太愛她先生以及她先生讚她在帶小孩方面特別突出,故嘴上都不喊累吧?!

有句俗話說,「養兒女方知父母恩」。我姊姊們在有了自己的小孩後,都改變了年輕時對我母親的態度,讓我深刻驗證這句俗語的意義。因此,當朋友說帶小孩不累時,在感到驚訝的同時,我也不免想問(但沒敢問出口就是了):如果不覺得帶小孩累,那怎麼可能會體會自己母親以前帶自己的辛苦呢?因為沒敢問出口,也就無從得知她的答案了(沒敢問出口的原因之一是,以前跟這位朋友相處時,我都是太白目、直言不諱,許多人生現實、人性都赤裸裸地分析給她聽,對從小很少機會接觸這樣的她而言,實在是一大衝擊;在她出國後,我檢討了自己對她的態度與作法,之後決定,對於有些人,是不適宜太過直接告訴他們事情真相,因為可能承受不了,需要用委婉或側面/間接的方式提醒就好)。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報導,由於經濟不景氣,出國旅遊的人數減少了,但台灣的觀光景點卻熱了起來。不少國人都發現,原來台灣許多地方也是很好玩、很美。雖然大家看到的都是光鮮亮麗、重新裝飾過的景象,但仍是很高興看到這樣的消息,因為至少大家開始瞭解一下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希望大家在為該地帶入觀光收入、在欣賞美景、享受美食之餘,能夠下車走走,用「腳」去體會一下當地的環境。試著在各位體力能走的範圍內,看看是否看到任何托兒所、幼稚園、小學、中學?相信我這麼問,大家可能可以猜到我的用意。是的,想借大家出外在台觀光之餘,幫忙稍微深入瞭解一下台灣五都以外鄉鎮小孩的托育環境。若各位能夠幫忙留意一下,五都以外縣市的小孩/家庭,可能因各位多看一眼、多走一下、多問幾個問題,而有不同的命運。在地觀光,不只是走馬看花、表面移動,在地觀光,還可以是兼具人文關懷的紋理交流。

為什麼要大家下車走一走?為什麼要大家幫忙親自感受一下五都以外鄉鎮的地理環境?各位可知道,在五都以外的鄉鎮,托育資源是相當有限的。以我自己出生的小鎮來說,當時只有一所小學(+附幼)、一所中學,但卻是好幾各里的小孩唯一的教育資源。我自己走到小學要15分鐘左右,到中學的距離,騎腳踏車要10-15分鐘。然而,小學同學中,有不少人住在較遠的地區,搭公車至少需要3站,走路至少要40分鐘到一個小時才會到。到了中學,同學中,有同學住更遠,光搭公車就要20分鐘[以上](不含等公車)。

我應該算幸運吧,因為我是在父親搬到鎮上後才出生的,但相對來說,我哥哥、姊姊們,以及堂哥堂姊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哥哥與大姐唸小學時,我父母還住在老家務農。老家距離鎮上多遠呢?至少要走一個小時。老家與鎮上隔著一條溪,從老家走到橋墩至少就要30-40分鐘,中間會經過大型的砂石廠或要繞幽暗的山間小路,走路過橋也需要10-15分鐘,再從橋走到鎮上也要10分鐘左右。由於當時小孩多,上小學時,我父母與伯伯們就讓小孩們成群結伴一起上學。猶記得聽哥哥、姊姊說過,當時他們為了少走些路、減少時間,他們還冒險涉溪呢。後來,與我同年紀的小堂哥就沒這麼幸運了。他都得一大早大老遠的從老家到學校,幸運些時,有家人剛好要到鎮上來,才會順便載他來。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刻應該努力備課的,但這幾天,事情林林總總加起來,有強烈的感受...若照精神分析來說,此刻應該說說話、寫寫東西,讓affect可以有個出口,這樣應該才不會轉向身體本身或內部,而造成俗話說的「內傷」。

話說回來,到底是怎樣強烈的感受?回想這幾天令人感受比較強烈的幾件事,一是延續思考之前的台灣手機(或更廣義地,如何讓台灣國人願意一起集資來創 造我們自己的品牌、守護我們自己的人才)該如何產生,這與下一點也有關係;二是聽到老師提及他所讀到的社會學調查:現代年輕人喜歡做的事情之一是逛大賣 場,理由之一是可以吹冷氣,這與這幾天被某知名產品氣到,決定改用舊東西有關;三是備課時一直在想的討論題目,想來好像與上點無直接相關,但又與第一點息息相關。還有其他生活瑣事,也有一定的影響......

說到第一點,還是沒轍,只能從旁側思考該如何喚起台灣國人對台灣(與國人)的尊重與愛護。又假若能集資,依台灣國人的習慣,恐怕也要有公信力者才可 能成立非營利組織,才可能讓大家信任(唉,此時就會有些感嘆台灣國人不太瞭解北歐民主組合模式,否則,我們不需要「英雄」人物,大家就已經動起來,如果大家覺得這個很重要).....其實,台灣國人對非營利組織是有一定的信任度,依此來成立非營利組織,讓愛護台灣的人才可以留在台灣發展,守護台灣科技產業與相關產業、也守護台灣這個國家,這樣,想在這塊土地好好生活的人才就可以好好在這塊土地生活、也有一定的保障、也有國家,也會是大家一起共同守護的。想著、想著,不知道是否自己太天真?台灣的文化在哪裡?台灣人還願意守護什麼?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依照現在政府政策推動,一方面鼓勵大企業到大陸設廠,換句話說,也就是讓越來越多位屬高階的國人(所謂台幹)到大陸工作,另一方面說,為了鼓勵台商回台,所以要放寬外勞限制(「經建會主委尹啟銘8月30日赴總統府出席財經月報時表示,為吸引台商回流,將放寬外勞配額至40%,並且不提高就業安定費」,引自「經建會提鬆綁外勞  勞團赴政院齊聲反對」)。這樣下去,將來台灣可能都是外勞,而台灣國人則到大陸當台勞。而外勞與本勞薪資脫勾,則意味著,要留在台灣的本勞勢必得讓自己接受跟現在外勞相同的薪資、工作環境。這樣的結果就是,台灣本勞到大陸當「外勞」,而外勞成了「台灣本勞」。簡單說,目前這些政策,就是讓台灣認為的「菁英」份子到大陸工作(這些「菁英」要舉家移民大陸嗎?還是當「空中飛人」?不會釀成更多家庭問題嗎?),而外勞成為以後台灣勞動的主力。這是所有台灣就業者希望的未來嗎?如果所有就業者瞭解這些政策(對自己、對家人)的嚴重後果,那麼大家應該要出來支持外勞、台勞薪資不脫勾,反對開放外勞配額。

一直想點出,現在外勞開放的政策,除了企業一直在推動外,還有一大部分來自於國人居家照顧習慣使用外勞。換句話說,只要居家照顧(個別家庭)使用外勞,無疑直接幫助這些企業推動外勞開放,讓他們更有理由說服政府,讓政府覺得更理所當然應該要開放外勞。最後,就是大家就是傷害到自己的工作、影響到親情人倫。怎麼說?如果各位是台灣的「菁英」,應該都挑大企業吧?那麼,各位的命運就是到大陸工作(台勞淪為大陸的「外勞」),或者,到其他國家當「外勞」。而非菁英者,若要留在台灣,依照現在政府推動鼓勵的方向,就必須接受與外勞同樣的薪資、待遇、工作環境。如果不願意成為台灣的外勞、不願接受這樣的工作(或找不到工作),那麼,接下來的命運就是再到其他生活物價較低的國家生活,或者失業,之後需要政府救濟。

由於目前的政策都往這個方向推,有必要點出來,讓所有就業者瞭解、想清楚,因為這不只關係到自己的工作未來(許多人可能到時都邁入中老年),也會牽涉到自己下一代的未來以及其工作環境等。只要我們接受這樣的政策,之後,我們小孩(如果還留在台灣)面臨的是與外勞一樣的低薪工作(許多工作環境還相當惡劣),或者(從小接受「菁英訓練」後)到大陸或外國當「外勞」;而這樣的結果,個人必須決定要舉家遷,或者忍受家庭離散。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首先要感謝的是民進黨立委劉建國、田秋堇、林世嘉、吳宜臻,感謝他們在立法院衛環會開會的同時,還撥空來參與這場公聽會(很抱歉,除了民進黨立委外,其它黨派都沒有出席)。而這場公聽會的用意是針對「平價三娃保母政策」(草案)進行民間與官方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平價三娃保母政策」(草案)算是在一片漲聲中,試圖努力幫家庭穩住與減輕育兒成本的政策草案,但是大家目前似乎都只關注眼前的水電、物價調漲,還沒有辦法看到接下來會漲的托育費用.....如此下去,所有育兒家庭還會再面對另一波漲幅,而且,可怕的是,不同於水電、物價還可能調降,托育費用一旦調漲,就再也降不下來。此刻若還看不到這點、無所作為,恐怕之前諸多團體推動公共托育制度的努力都將前功盡棄。

需要一提的是,與會的官方代表(兒童局、性平處,勞委會)多來敷衍的。來「代表」參加會議,都不用做功課?都忘記自己是官方代表,老是拿自己個人經驗在說,這是什麼官方代表呢?特別誇張是性平處代表。雖然個人很感謝性平處(行政院婦權會前身)過去對托育公共化的支持,但這次這種誇張,卻也不得不指出。性別平等處代表,還在一開始說明性平處的任務,卻在一說完這個後,就拿自己有錢階級的作法(高學歷畢業、離職在國外帶小孩)來鼓勵與會學生這樣做。請問性平處,這是什麼性別平等代表?誇張的是她還是性平處的「顧問」級,這是什麼「顧問」?滿口性別平等(以此作為自己就業、升遷、升等的作文說詞?),實際作為卻是傳統有錢階級女性作風,還可以當『行政院性別平等處顧問級』?而且還是在一群台大學生面前鬧了此大笑話.....我們的性平處,究竟還有多少這樣誇張的「委員代表」與「顧問」呢?

還有,各位「官員代表」在談個人經驗時,都忘記各位的家庭是 所有納稅人支撐的(其中有一定比例的雙薪家庭是將小孩托給保母帶,然後外出工作納稅支撐各位的薪資與福利),有各種一般家庭沒有的特殊保障,卻在享用這些納稅人提供的保障與福利的同時,鼓勵年輕女性/父母離職在家帶小孩,各位是要讓更多家庭成為弱勢家庭嗎?難道各位已經天龍到不知道女性只要離開職場就很難再回職場了嗎?難道不知道國民黨執政錯誤政策已經讓台灣年輕人的薪資低薪化了嗎?難道不知道即使回得了職場,薪資經常都被打折嗎?在就業人口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也就是需要社會救助的人口越來越多時,各位的工作就越來越重,保障與福利也一定會減。好膽各位就繼續奉勸年輕女性/父母在家待小孩好了,反正越多女性/年輕父母離職在家帶小孩,在這種大環境的經濟狀況下,只會有越來越多中低收入戶、弱勢家庭,需要投注的社福經費就越來越高(投注越多卻無法讓大家脫貧,只好越撒越多錢......),國家也就越早成為希臘第二,各位的保障與福利就一次減個夠。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洪秀柱女士、蔣乃辛先生都是之前提醒過的,請見<兒童照顧與教育就是被拿來營利?><0-12歲兒照法是如何被政府、藍營立委以及幼教學者們捨棄的?>。怕大家忘記,再提醒一下。這些人若選上,恐怕之後又聯手(+某不分區王女士)阻擋社會福利制度相關法案,或將社會福利推向市場化、營利化。請大家幫幫忙!謝謝!

----

立法委員選舉是相當重要的!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天閱覽室所在的建築物在整修,但都沒有事先通知,一去就碰到相當吵人的鑽牆鑿岩聲...即使都已經隔了一個樓層(我們在地下室,他們在1樓往2樓的樓梯上鑽牆),還把地下室裡面的門關上、戴上密閉式耳塞,仍無法坐上兩個小時...實在是太可怕的聲音(很難想像之前學校居然要把人文相關系所大樓蓋在大馬路旁,難道都不知道唸書、做研究,都需要安靜的環境嗎?還是學校太有錢到可以讓大樓密閉、整天開空調?),想上去問他們何時會敲完,順便看一下他們是否有帶耳塞,一上去就看到帆布整面遮著,加上有警示標誌放在一樓擋著,也就沒問了...

昨天下午,碰到鑽牆的師傅正在洗鞋、穿的又很單薄,就順口問了一下他:不覺得冷嗎?他回答:因為在搬東西(搬已經打包好的石牆塊)、有在動,就不覺得冷。我指著那放在獨輪手推車裡的電鑽問:不覺得吵嗎?有帶隔音耳塞之類的嗎?師傅笑笑地說:你們覺得吵,我們不覺得,已經習慣了。又問:這樣應該會有職業傷害吧?他說:會啊(接著話就轉到其他)。然後,推著手推車要離開,個人只能叮嚀他要小心。回頭想,這樣正當、腳踏實地的工作,不知道有否得到充分保障(勞、健保)?

只要是正當且腳踏實地工作,應該都要受到充分保障才是,這是北歐的理念與作法。本來想到學校營繕組去反應,請他們應該要確保這些師傅要帶著隔音耳塞,降低職業傷害,但仔細一想,這些工程為了省錢,大概又是外包給小水電、水泥工(之前整修牆面油漆也是),追到最後,責任推託,大概是無疾而終。只能在此拜託相關機械研究者,可否花點心力研究,讓這種鑿岩機像吹風機一樣接近靜音?這樣,不管是對使用者或其他聽者,都能減低噪音傷害。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週多前 的總統辯論,拖到昨天才看。看完,做了些個人評論。說來也真巧,一評論完沒2個小時,詐騙集團就找上門,而且還有我的網路交易資料...真是巧到不行。是打算給我教訓嗎?如果是,就過去歷史經驗,某些勢力的確可能做出各種事情(也就是,動用各種力量讓人過不下去,這是之前文章提過了...),因此也有某種程度的心理準備。同時,個人也只會再度印證這些勢力本性未改...當然,這種巧合,因為沒有證據,無法說什麼,但藉此還是要提醒這些勢力,順便也讓所有政黨下定 決心要杜絕黑金...。總之一句話,這還是我自己的疏失。不過,自己經歷過的不好經驗,個人完全不希望別人再經歷同樣的狀況,因此,提出一些想法,還望國人朋友們一起來思考與行動,守護自己與他人。

首 先,個人的網路交易資料、包括個人姓名電話等會到詐騙集團手上,不是台灣網路交易平台的安全有漏洞,應該就是商家的網路安全出問題...網路平台本來是諸多小商家,在不需有店面的條件下,可以進行交易買賣的平台。然而,在方便商家、也方便顧客的同時,卻也危及了消費者的個資安全。一旦個資外流,發生了問題,不管是買家或賣家與交易平台,都受到損害;買家是財物損失,交易平台與賣家是信譽受損。這對雙方或三方都非常不利。因此,在一味推動e化的過程,若沒有安全的資訊網路,先受害的就是消費者,之後就傷到賣家、交易平台的信譽。

提這個是因為我們有諸多網路賣家「可能」都是小型廠商或中小型企業,一旦信譽受損(因為現在網路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就會造成自己產品網路通路出狀況,對自己是不利的。而交易平台則因為多少有名氣,若這樣的事情發生,那表示其網路安全有漏。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今天吃飯時,偶然撇到一政論節目,好像是李豔秋女士主持的(唯一認得的人)?其中邀請的某女來賓(沒仔細看到其名字頭銜介紹)說了類似的話:我最討厭蔡英文說回歸政策,誰不知道政策都是抄來抄去的?(一位男仕馬上接話,作文比賽)那位女士又接著:一切都是執行的人的問題。(然後李豔秋女士就接話,頻道也被切到其他台)。看完這一小段,還真是忍不住問:難道這些媒體、這些來賓(可能都是政治人物)也認為政策是作文比賽?難道政論就是邀請人去抒發個人喜好、用個人喜好大加批評?在開心地抒發個人喜好的同時,可知道暴露了什麼?

你們在教導社會大眾,包括小孩們,「政府、政策」就是「口水/作文」而已。把政策當口水、當作文比賽,你們這些人是有錢到不需要政策支持了、有錢可以買一切?你們在告訴我們,你們所支持政黨對於政府、對政策就是這種態度?你們當台灣民眾都是傻瓜嗎?你們真的很可憐耶,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告訴民眾什麼,還這麼得意

當那位女士接著說:政策的問題都是出在執行者時,你們可知道自己批評了誰?公務員喔。所有政策真正的執行者可是公務員呢。無疑地,從這位女士(以及附和政策是抄來抄去的作文比賽者,或者說是這個節目的態度?否則這個節目怎麼播出呢?)的角度,誰執政根本就沒差(因為都是抄來抄去),台灣政策的問題都出在這些執行者,這些公務員身上。你們知道你們在說什麼嗎?

文章標籤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註:剛剛在bbs上看到這則新聞,也看到各種噓聲。先提網友們的反應說,如果請部份蕉農轉作,那麼,隔年香蕉價格提高,蕉農又會搶作;或者說,轉作火龍果、火鶴,之後就可能變成這兩樣爆產(舉了屏東的木瓜為例)。雖然頗討厭網友只會噓、看衰,卻又提不出更好的方式,但個人認為高市農業局可以把它當成提醒。高市農業局有心要解決問題,心態是好的,值得鼓勵,只是方向上是否適當?可以先瞭解一下。接著,提供自己的想法,供高雄市參考與思考(我不是學習農業的)。這不是只針對香蕉的問題(因為香蕉問題去年就有類似的狀況),若可能,還有種植檳榔等的問題,因此,若是要解決眼前蕉農的問題,個人的看法是派不上用場,但希望能以長遠思考,來考慮解決這個問題。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