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不知道大家看到<語音+動畫 電子書兒童更愛>這則新聞的反應是什麼?首先,從這篇報導的分類開始。這篇報導 被放在新聞的「教育」類別。仔細讀完內容後,我們會發現,從第三段之後,每一段都是談電子書帶來的「商機」,出版商如何從電子書獲利等等。為什麼教育新聞 的內容是在宣傳商業、營利手法?為什麼我們也理所當然接受這樣的「教育」新聞?難道我們也認為小孩的教育應該要被商業化,並加以宣傳,讓大家一起來買賣兒童教育 嗎?媒體的社會責任何在?身為父母的人,看到這則新聞,能無動於衷嗎?你們的小孩被視為商機,大肆宣傳,暗示大家一起消費、買賣兒童教育耶!


其次,標題寫著「語音+動畫 電子書兒童更愛」,看似提倡兒童權。然而,我忍不住想問:「為什麼兒童要或愛,我們就應該要提供?」若從業者的角度,因為其重點是獲利,所以投其所好(不 只是針對小孩,還有那些溺愛或寵愛小孩的父母們)。但是,身為父母、師長的我們,可以這樣嗎?只要小孩要或喜歡,就理所當然給?當然不!我們還有責任為他 們篩選與判斷,否則,就不叫「教育」了,是吧?!


接著,大家都知道讀故事書的角色主要是由父母擔任。讀故事的時間,也是親子之間情 感的交流,這種透過講/聽故事的情感交流,為什麼要被機器取代?即使父母陪在旁邊讀,小孩看到的、聽到的重點,都不是父母耶!這會讓小孩將來對父母、對人 的反應降低,因為小孩與父母的互動模式,將會深深影響她/他與他人之間的相處模式:親子之間的互動模式是小孩學到的第一個人際關係模型,小孩會以這模式出 發,隨著日後與更多的人互動而不斷地調整這個模型。加上,人描述故事的方式,無法勝過機器生動的演出,「人會吸引不了小孩」,這樣的結果只是養了更多未來 的宅男、宅女而已。各位父母、長輩們希望小孩將來成為這樣嗎?


還請大家一起擔負起社會責任,為我們自己,也為小孩們把關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