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這樣的情況不只發生在稻米,甚至蔬果也經常是如此。面對糧商可能不當得利,我們政府因應的方式是釋出公糧,暫緩市場價格立刻飄高米價漲破40元 農委會:分批釋出庫存米),卻無法阻止之後的漲勢。根據北歐的作法,政府可以做的不只是這樣!面對民生必需品,我們(稻農、所有人民)可以做更多,而不只是消極期待政府的作為。


在<米價飆漲?中區農糧署強調已經是過時價格>中,中區農糧署陳新立副分署長說到:「受農民生產成本增加,加上連續颱風危害造成二期稻作嚴重欠收,加上傳統上二期稻作原本就偏高,才會導致產地稻穀行情,從一個月前開始上揚,不過換算總生產成本,目前米價都還算是相當合理價位,並無不當飆漲。」


不過,在<白米飆漲 稻農未蒙利>中,稻農們卻有不同的說法:「民國97年一期稻糧商向農民收購價錢是100台斤新台幣1300元左右,二期稻的價錢是1350元左右,往年二期稻的價錢本來就會偏高,因此嚴格來說,糧商收購二期稻時,價格並未明顯飆漲,為何賣給消費者時會飆漲呢?」;「糧商是在2、3個月前收購二期稻,當時沒有喊漲,為何現在才喊漲,因此以『天然災害當作價格飆漲』的藉口,似乎太牽強。」(政府對於糧價上漲的說法,似乎與糧商一致!?)


既然稻農有不同的聲音,政府相關單位就應該 深入調查中間商是否不當得利,以確定稻農的權益是否受損,而不僅只是釋出公糧,然後強調政府相關人員調控糧架辛苦(這樣說並非否定政府的努力,請勿誤 會),或是懷疑新聞媒體炒作。最好的方式就是調查,然後公佈調查報告。如此,不但可以確保稻農的權益,也可以確定是否只是媒體炒作以及中間商是否不當得 利。


其次,由於我們也是採自由市場機制,政府要能干預市場的條件必須是市場失靈(等到這情況發生,已經是很嚴重了,像美國這次一樣;不過,話說回來,美國的市場機制都已嚴重失靈,政府做的卻只是砸更多納稅人的稅金下去!?)因此,農民與一般人民最容易成為此制度的受害者。


提出政府在市場機制能干預的程度有限,主要 是讓大家(特別是農民們)了解,不能只是被動地期待政府適時干預(這裡不是北歐),而應該積極籌組一非營利民間組織(類似婉如基金會,只是關切的議題不 同),讓上流(農民)到下流(人民)之間的中介減到最少,讓農民與國人的權益被剝削的程度降到最低。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NPO在北歐也是一股很 重要的制衡力量:避免政府獨斷與自由市場機制無限上綱(換句話說,不是要廢除自由市場機制,而是讓它有其制衡的力量)。因此,農民們、農業相關從業人員, 甚至關心農民與自身權益者,應該積極奔走,讓這樣的非營利組織能成立(可以借鏡婉如基金會)。如果這樣的組織能成立、能形成一股力量,那麼,日後面對類似 的問題時,我們就能有更積極的作為。

 

 

相關報導:

白米飆漲 稻農未蒙利


米價飆漲?中區農糧署強調已經是過時價格


米價屢創新高 零售價年後將漲一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