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這則報導算是平衡了yahoo或者藍營媒體的報導,大家參考一下吧。在中共大幅讓利的情況下,ECFA簽訂的利益應該是「馬上」就會看到,大概確保馬先生會再度選上總統吧。只是,獲取大利之後,跟隨而來的就是大弊(這點,我們的傳統文化早已經說的很清楚;這點在辯論時,小英小姐也提到了,不過,大概沒有人記得:ECFA的利弊,要放在十年期程來看)。聽得進,願意多想一下的人, 就多多留意國際的分析與局勢吧。


祝福台灣國人早日覺醒,悲智增長,能夠不為近利所惑,看得遠些、想的深些,共同為所有國人的福祉奮鬥。


----


國際社會關切ECFA的政治風險


台灣與中國簽定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合作協議(ECFA),引起國際社會 高度注意。然而不同於馬政府一面倒地吹噓ECFA的正面助益,國際媒體中已經有不少針對這個協定所帶來的政治面衝擊之分析評論。


紐約時報於 7月2日發表一篇評論:「台灣與中國簽署了一項危險的協定」,文中指出,ECFA可能不像某些人所歌誦的那樣,象徵了冷戰的終結;相反地,可能帶來更多的 麻煩。北京希望越來越密切的經濟關係可以將台灣進一步拉進其勢力範圍之內,然而馬英九為 了2012的總統大選,很可能必須 做出一些象徵其具有獨立性的動作,以釋世人對其扮演中國傀儡之疑。


分析家指出,最近馬政府向美國請求進行美金64億元的軍售案,某種程度就 是為了要釋出這類的信號。如果馬英九的動作激怒了中國的民族主義者,先前所投下的所有賭注都要翻盤。


英文版的朝日新聞也於7月2日的社論 「中國與台灣的商業協定」中指出,ECFA等議題根本不是純粹的經濟議題,而是中國想要統一台灣的策略;對此,馬英九也心知肚明,卻以振興台灣經濟的名 義,勇往直前地接受中國這些提議。在這種趨勢下,即便有一天民進黨能再度執政,台灣也將難以擺脫中國市場的磁吸效應。


美國民主黨的智庫美國 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於6月29日發表「中國和台灣何去何從─簽定經濟合作後的三套劇本」指出,兩岸未來的三種可能發展。劇本一:經濟互賴的程度加深,進一 步鞏固政治現狀。這是台灣許多人的期待,但維持現狀的結果可能是更多國家會懷疑,既然中國可以跟台灣簽署協定,其他國家為何不可以?


劇本 二:經濟互賴的程度加深,最終導致兩岸統一。台灣可能淪為中國的一部份,享有自治權,但外交與國防由北京包辦。


劇本三:經濟互賴的程度加 深,反而導致雙方的嫌隙。台灣的失業率增加,台商在中國內部一路遷移到工資更 便宜的地方。雙方的政府都沒有什麼好的對策來面對這些風險,結果導致嚴重的民怨。中國人會痛恨台商掠奪了他們的勞動成果。兩邊的政治人物可能會採取保護主 義措施,最終導致關係緊張,甚至迫使國際介入。


路透社也於6月30日發佈了一則新聞:「簽署ECFA之後,台灣未來數年可能的劇本」,依兩 位作Ralph Jennings和Jonathan Standing的分析,台灣未來可能成為投資中國的新中心,也有可能繼續被國際孤立(無法與其他國家簽署貿易協定、繼續被排除在區域或全球貿易論壇之 外...)。兩位作者雖然認為前者的可能性較高,但也警告中國若不改變做法而持續要求國際孤立台灣,可能終將導致對中國友善的國民黨垮台。


法 新社於6月30日也發佈一則消息:「與中國簽署的協定在台灣很難推銷」;消息中指出,台灣當局與中國簽署ECFA之後,回過頭來很難說服台灣的2千3百萬 人,讓他們相信中國沒有隱藏不可告人的政治動機。


德國的Readers-edition.de則提出一個問題:「台灣應該把所有的牌都押在 中國這邊嗎?」


加拿大通訊社則於7月3日發表:「台灣與中國拉近關係 使美國受到壓力」;該文指出,隨著北京和台北親近,以及中國的全球影 響力增加,美國與民主的台灣長期以來的安全關係備受壓力。美方雖然沒有明講,但許多高層人員包含退休將領都非常的不悅。


較為正面,但略帶嘲 諷意味的,是第三世界事務協會理事主席哈恩(Lorna Hahn)7月2日在華盛頓時報的一篇投書,他主張,中國與台灣簽定ECFA,就是暗示台灣是一個主權實體,台灣的政府對於自己國家領土與國民有完全的控 制權。基於這個概念,北京應停止反對台灣的領袖出訪美國,而美國總統歐巴馬應 該允許台灣的領袖到美國參訪,至少 拜會一些智庫和非政府組織。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703/135/28m0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