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般的照顧

 

  • 毓秀問,在台灣,社區居民不歡迎老人機構,因為不喜歡老人(會尖叫等)。院長回答,「以前工作的老人院由兩名人員照顧12名失智老人,他們常常哭喊尖叫。我們如果讓老人滿足了,他們就不會哭喊尖叫。我們帶老人去雜貨店,買冰淇淋給他們吃。還繞道車站,在路上他們可以看見孩子們,並且跟他們說說話。政治人物卻不如此想,他們認為最理想的規模是72房/人(他們想朝向更多居家服務+較大間的老人之家的方向發展)。我認為理想數目是20房/人,這樣比較容易收支平衡,雖說我們現在這個機構更小,卻也運作良好。如果容納太多人,你就會失去應有的感覺/感情。我們(老人和工作人員)一起享受生活,這是一個充滿喜樂的地方。」

 

  • 活潑主動的老人們,來握手的,親吻的,說「妳好美麗的」,或走過來站在旁邊靜默參與。我們談話的過程中,一位老人在一旁突然無緣無故放聲大哭,工作人員趕快過去將她緊緊摟住,幾位老人也走過去圍住她,用言語和動作表示關心,過一會兒老人就不哭了,驗證Ingrid說的,「我們如果讓老人滿足了,他們就不會哭喊尖叫。

 

  • 兩隻狗扮演的照護角色。

 

 

分析與思考

 

  • 蛇鎮勞動合作社的這個案例,成功的條件有二:一、最根本的是他們堅持「共享」的基本價值;二、其背後有國家撥給的經費,以及國家的長照體系,作為支撐。

 

  • 「勞動合作社」的模式在台灣目前並不可行,原因是勞動合作社在法律上並未規定為非營利組織,而是可以營利的,只不過是其勞動所得不經雇主剝削。若逕行推動,可能產生:一、勞動合作社對於被服務者的剝削,二、勞動合作社經營者(相較於社員或勞動者,通常是知能和社經地位上的優勢者)對於社員或勞動者的剝削 ,三、在欠缺國家資源的支撐下,不易維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lle 的頭像
    belle

    北歐─平等─台灣(Scandinavia/the Nordic-Equalitarianism-Taiwan)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