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種魚與熊掌的兩難,不在芬蘭人北歐人的邏輯裡。(好大的錯誤啊,居然沒看到>< 我真是粗心

 

===

 

在芬蘭的國家發展藍圖中,社會福利是國家競爭力的引擎,而非阻力社會福利和發展科技,更是魚幫水、水幫魚的雙贏政策。*

 

芬蘭自六年代開始推動社會福利,便深信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策略,擅長能源經濟的經濟學家柯穆拉寧(K. Komulainen)分析,芬蘭認為透過福利制度教育改革財富平均分配[這部份牽涉賦稅制度的改革]可以帶動經濟成長;經濟成長又會增加財富;更多的財富,可以創造更好的福利;更好的福利,又會刺激更高的成長*

 

[註:芬蘭的福利制度較瑞典發展晚30年左右,雖晚30年,還是發展得很好。因此,芬蘭的經驗也告訴我們:晚發展不是重點,重點則在「願意」開始踏上這條路。]

 

勞工經濟研究所所長基恩德(J. Kiander)反思,芬蘭產業結構能夠從以比較利益為主的重工業,轉行為以競爭優勢為基礎的科技業,關鍵就在福利制度。[如此說來,台灣不是更需要?]

 

......

 

「好的社會福利讓人願意冒險;冒險,才能促進競爭力,」基恩德肯定,越是靠知識吃飯,越需要社會福利做後盾,讓人民沒有害怕失敗的無形焦慮*。......

 

提到芬蘭經驗[女]總統哈洛寧必然不厭其煩強調:「競爭力和社會福利並不是相互排斥*。人民不需要選擇,可以同時間有競爭力和社會正義。」

 

===

以上整理,摘自<<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天下雜誌,2008年1月),頁53-54。

* 粗黑體為我個人強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lle 的頭像
    belle

    北歐─平等─台灣(Scandinavia/the Nordic-Equalitarianism-Taiwan)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