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在這篇報導中,我們再度看到繳稅多寡決定權力/利大小。怎麼說?根據財政部長的說法,「在500多萬繳稅戶數中,最有錢的0.9%所繳的所得稅,佔總稅收[綜所稅?]的43%,有71%收入較低的戶數,所繳的稅只佔7%(這個數字跟之前報導有出入喔,還請大家一起看看)」大家自行換算一下,之前減稅1%,這0.9%是少繳多少稅,而我們71%又少繳多少稅,兩者相比,誰是減稅最大的獲利者?庶民家庭加起來減的1%跟0.9%有錢人減1%一比,真的是天地之差!但 是,因為這71%庶民家庭中每一戶都有減到稅,政府就可以大聲說,減稅是利益庶民,以致於大家就沒有看到、想到這影響多大!政府更有理由以利益多數庶民為 由減稅,實質利益這少數0.9%的有錢人,並以財政無法負擔為由(行政院主計處),否決大家的福利措施。大家寧願減稅嗎?各位庶民朋友們,你們真的要減稅嗎?減稅,到底利益誰?


此外,不知道這位部長是口誤,還是看不起這71%的庶民?之前的報導中,行政院長明明就告訴大家,這71%的庶民繳的稅佔綜所稅的55%


他[吳敦義]指出,綜合所得稅的租稅負擔,過去外界認為絕大多數是薪資所得者繳交,但從財政部提出的數據顯示,薪資所得者所繳稅收佔綜合所得稅應納稅額55%,顯示綜所稅多由薪資所得者繳納的印象是誤解。


他再從綜所稅納稅結構分析,薪資所得者70.9%適用稅率在13%以下,其中0%(不用繳稅)有 10.6%,適用稅率6%者有33.1%,適用13%稅率有27.2%;換言之,有近71%的民眾都是低稅率...


引文出處:「行政院長否定薪資所得者是綜所稅的主要貢獻者」中,99年5月13日中央社報導


(剛剛連結到財政部「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概況」查綜所稅佔總稅收比例。點選今年4、5、6、7月的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概況,連結全部失效,請見下圖)


看來,不少官員們的思考、說法,都頗有問題(不時有矛盾),還請大家一起留意!

 

----


祝福台灣國人早日覺醒,悲智增長,了解繳稅才可能爭取權益,繳稅才可能有大家需要的福利措施,一起提升公民的素質,為所有國人的福祉奮鬥!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報導】國內貧富差距問題究竟該如何改善?經建會主委劉憶如今天在行政院表示,如果民間投資增加,就能帶動就業與薪資成長,至於貧富差距問題,則應聚焦於政府社福措施,以強化幫助貧窮線下的民眾。


2009年我國所得五等分位差距倍數,由2008年的6.05倍,提升為6.34倍,貧富差距擴大引發各界關注。行政院也將於下午召開首次的「改善貧富差距專案小組」會議,研議具體因應對策。


經建會也於行政院會提出「促進經濟成長與改善所得分配」報告。行政院長吳敦義指出,要根本改善貧富差距問題,要從改善經濟結構著手,持續激勵民間投資、擴大內需,以創造就業機會,進而降低失業率與提升薪資水準。


經建會的報告,引發閣員們搬出各種數據熱烈討論。政務委員曾志朗表示,有場國際會議認定,台灣貧富差距與國際相較很小是一個模範,認為台灣教育普及是重要原因。


政務委員薛承泰則分析,貧富差距拉大與人口結構改變有關,最低收入戶數只有1.89人,有50%超過65歲,最高所得戶數就有4.3人,不到10%是超過65歲。央行總裁彭淮南也表示,如果個人收入平均而不以戶數計算,最高與最低差距只有2倍多。


財政部長李述德也表示,過去外界認為有錢人都沒課到稅,不過在500多萬繳稅戶數中,最有錢的0.9%所繳的所得稅,佔總稅收的43%,有71%收入較低的戶數,所繳的稅只佔7%。


負責「改善貧富差距專案小組」幕僚作業的劉憶如分析,過去經濟成長時,所得卻沒有跟上來,民眾不會覺得經濟表現亮麗很棒,原因就在於過於偏重出口成長,但從去年第4季起,經濟結構已有轉變,今年7月各國際公司,都預估台灣今年的投資成長,將可達到2位數以上。


劉憶如強調,就業與薪資成長,與民間投資的成長數據具最大關連性,相信未來會有所改善,此外,政府要關注的,應是貧窮線以下的民眾,專案小組也會特別關注此一問題。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26/115/2bty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