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會後新聞稿】
幼照法上路一年,阻礙婦女兼顧工作和育兒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等民間團體1/7共同於教育部門口召開記者會,抗議施行屆滿一年的「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根本就是「關閉平價公共幼兒園法」。幼照法「倒行逆施」,致使公托關閉,讓偏鄉幼兒處於無處送托的窘境。因此,聯盟團體呼籲,台灣面臨低薪化、少子化危機,教育部應明定「4年內2足歲至6歲幼兒進入平價公共幼兒園比率提升至4成以上」政策目標,並修改不合時宜的法規,才能夠協助人民兼顧工作與育兒、提升就業率與國家競爭力,並為幼兒創造較有保障的成長條件。
聯盟召集人劉毓秀指出,根據內政部資料,98年底全國共有公立托兒所(含分所)1151所,到101年12月底教育部清點資料顯示僅剩748所(包含尚未改制完成者),總共關閉403所, 三年之間公托所數減少了三成五!顯示幼照法本身,以及政府訂定的子法,有明顯的疏失,應該要細部檢討並探究其中緣由。而根據聯盟團體研究發現,歸結來看,目前最大問題,應是教育部錯將國小附幼的薪資規格套用在全國各地幼兒園上,導致各縣市政府財政負擔過重而難以增設,當務之急應是修正幼照法及其子法(施行 細則及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林實芳分析,從公托關閉的數據資料來看,小女童的減托比例竟是小男童的1.5倍,明顯可見公托關閉對小女童的影響遠大於小男童,面對此家庭經濟排擠所導致的性別不平等現象,呼籲教育部一定要能廣立平價公共幼兒園,才能真正解決女性老 (隔代教養的阿嬤)、中(必須就業以維持家計的母親)、幼(平價公共幼兒園往往是她受學前教育的唯一機會)三代的困境。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郭明旭理事指出,教育部認為鄉鎮公托關門是因為建築法規的問題的看法是有問題的。根據教保基層組織第一線的了解,鄉鎮公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是「財政困窘」,才導致公托關閉。公托的關閉不僅導致幼兒無處送托,也導致教保人員就業權益受損。他與簡瑞連理事一同呼籲「因為改制關閉的公托,一定要原地恢復」,才能夠提供家長就近送托,及教保人員在地就業的可能。
台灣勞工陣線代表張烽益則表示:「台灣勞工已經夠可憐了,勞工薪資退回四年前的水準,在此困境下還要負擔很高的托育費用」,因此勞工朋友很期待在幼照法通過 之後,可以給勞工一個得到平價、優質托育的希望。但是教育部通過幼照法以後,卻是「倒行逆施」導致公托關閉潮,因而質疑「教育部不是應該要來照顧勞工朋友 的嘛?」,而今卻是傷害家長,也傷害廣大的幼教從業人員。
全 國家長團體聯盟代表劉武政則表達對此行動的支持,並呼籲「教育部主管單位應了解問題,勿讓孩子流落街頭」,否則就會面臨「無子化」的時代。台北市立教育大 學邱志鵬教授則認為,教育部以都市的、嚴苛的標準來處理公托問題是不恰當的,「讓非營利幼兒園能夠繼續擴大」才是正確的方式。呼籲教育部應該修正非營利幼兒園實施辦法並使之可行,並廣為育成大專院校和非營利組織辦理非營利幼兒園,有效擴大平價公共幼兒園供應量,才是解決之道。
記者會末,教育部邱乾國組長代表教育部接受聯盟代表遞交陳情書。他表示,教育部會回應民間訴求,特別是在「提供優質、平價、就近收托、增加供應量跟弱勢保障」的部份;並承諾兩週內舉辦座談,研議修訂不合時宜的法規,商討達成平價公共托育目標的具體策略。
記者會出席者: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 劉毓秀
台灣女人連線代表 劉怡顯
台灣勞工陣線代表 張烽益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 郭明旭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 簡瑞連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代表 劉武政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 林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