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毓秀(我的老師)的課以來,常常聽到她提到,只要基金會辦活動,她一定跟夥伴們強調「在地消費」的重要性。通常,會計,或一般公司行號、組織,甚至個人等,為了節省經費,一定會建議以中央採買的方式採購,因為可以取得較低的價格,節省開銷。然而,她堅持在哪辦活動,就在當地的小店採購,決不向跨國連鎖公司購買,理由是跨國連鎖公司會透過跨國資金流動逃稅。她也建議我們少去便利商店買麵包,多多在一般麵包店消費。此外,她也舉學校進駐的跨國連鎖麵包店打垮校內的小麵包廠商為例,希望我們多支持一般商家。今天在上完補習班第一堂課後,由於距離第二堂課還有一個小時左右,就想找個地方坐坐。附近有幾家連鎖的咖啡店以及麥當勞,後來決定去麥當勞,就在過了紅綠燈、距離麥當勞不到幾步的距離,突然想起這個觀念,便告訴自己應該堅持到底。頓時打消走進麥當勞的念頭,再往回走,想找間一般店坐坐,就在找的路上,突然對這個觀念有另一翻的領會……

 

        星期一下課與毓秀一起吃飯,活動中心整修,我們便走到舟山路鹿鳴廣場的那幾家店。雖然小小福有素食,不過因為下雨加上毓秀應該有事跟我聊,所以就往那幾家店的方向去。靠近我們的邊間是一家sevenseven隔壁是一家剛換老闆沒多久的「雜燴」店(因為有火鍋、簡餐又賣可麗餅、飲料等),再隔壁是yamasakiyamasaki的隔壁是丹堤。走過seven,毓秀看了一下那家「雜燴」店放在門口的menu,看到有素食,便決定就這家了。忘記談到哪個部份,她就提到,她鼓勵許多人在地消費,尤其是麵包,許多人都回應她,當地的小麵包店看起來都髒髒的,她現在了解店面的設計很重要……

 

        回頭的路上,腦中閃過距離最近的85c、怡客,以及週邊好像有許多不知名的小茶店……走著走著,不知道怎麼地,「在地消費」居然與「店面的設計」連結了起來。原來,在地消費,不只是稅收的問題,可能還有考慮到「創意」與「多樣性」。怎麼說呢?我個人跟與毓秀反應的那些人有類似的感受(亦即,當地的小店,不是店看起來髒髒的,就是東西比連鎖店還要貴且不好吃),非常可以理解為什麼大家都想去這些連鎖店消費,至少食物與環境都有一定的品質(常常在想,為什麼這些店都不想要改善一下,否則只依賴觀念要長期去購買他們的東西也很難撐下去)。今天突然瞭解到,整個全球化的衝擊對許多商家來說太過突然,以至於許多傳統思考與傳統作風的商店無法因應而面臨倒閉的悲劇。無法因應,主要當然是「價格」以及「品質」。一方面,跨國大型公司、連鎖企業可以取得較低的成本,故可能以較一般商家低的價格販售商品,另一方面,因為有足夠的資金可以在店面的設計與裝潢上下功夫,增加其商品的品質與價值。如果企業以低價販售商品,則可以扼殺許多傳統商家;反之,企業也可以走奢華風,針對富人,高價賣出,牟取暴利(不消說,面對這樣的對手,一般商家一定吃不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