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社會民主務實路線將國有化修正,變成受社會控制的市場經濟。此社會控制有四個面向:

 

  • 第一,將市場運作的條件平等化。市場回應供需,供需型態則是取決於所得與財產的分配;所得分配若有偏差,市場就會趨向提供奢侈品,因而排擠必需用品的提供。藉著累進稅、社福政策、團結工資等手段,將所得和財產分配導向較為平等主義的方向,社民黨得以徵用市場來滿足人生基本需求。此策略不在廢除或強力管制市場,而在重塑市場的背景條件,以影響人們投入市場的資源內容[產品種類等,例如,生產豪華跑車或優質輪椅的差別]

 

  • 第二, 「框架立法」 計畫經濟,導向凱因斯模式的政策

 

  • 第三,計畫市場,或Per Albin Hansson口中的「社會化市場經濟」(a socialized market economy),是「將私人[資本]取向的自由置於社會控制的框架中」所造成的結合。

 

  • 第四,Nils KarlebyGunner Adler-Karlsson所提出的「財產權的可分割性」(divisibility of property rights)概念,主張財產牽涉著多種權利,這些權利可被分割、由不同的各方所擁有:公共的、私人的以及混合的[所有權及享有權的分割,及其影響] Adler-Karlsson稱這種取向為「功能主義的社會主義」,一方面將社會權嵌入私有企業的運作,另一方面為財產權的議題預留開放的可能性[將導向受雇主基金的“必然命運”;其轉化,及其影響]

 

 

By Tim Tilton ( 1992), "The Role of Ideology in Social Democratic Politics"; 劉毓秀評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