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會衰退的衝擊
-
工會與資方組織的政治影響力此消彼長。譬如,資方聯盟SAF的改革主張,包括瑞典社會政策的去規格化與去組合化,國有企業和社福服務的私化[即國有企業的民營化,及社福服務的去公共化、志願化、營利化、家庭化],以及集體議價的去中央化,正在重塑對於當前政治現實的主流詮釋,邁向政治議價力量的一種新的平衡,其重要面向之一為關於資本主義的新思維,視市場關係(market relations[即供需關係等))為改革的主要工具,能夠促進改變、提供新的選擇、為公民充權、導向多元,以及促使民間組織更新。這跟瑞典模式大異其趣,後者視規格化與計畫經濟為恰當的政府作為。[此走向明顯邁向不平等,但是致力於實現平等的舊瑞典模式難逃僵化才是問題的癥結。]
-
此一思路在有關[國家的]公民或[民間組織的]會員身份的新概念中可見一斑。會員[/公民]成為從事購物活動的消費者,這意味著應有多於一個民間組織[/執政黨],以便會員[/公民]/消費者可以比較優劣,以決定是否接受某個特定民間組織[/執政黨]的意識形態或服務。[如此導向民間社會及政府市場化的概念。]市場化信徒辯稱,類市場關係可以為組織[/國家]的會員[/公民]充權,因為它讓會員[/公民]有機會藉著離開組織[/某執政黨](出走)、訴願(發聲)、接受現狀(忠誠)或結合這三種途徑來表達不滿。[若放在平等價值主導的架構中,而且在某一程度內,可能是有效的改革方式。但若非如此,則可能導致平等的基本價值的消蝕。]
-
只有少數瑞典民間組織完全以類市場關係界定其會員身份。較常見的作法是提供額外福利,例如優惠保險或共購方案。
By Michele Micheletti ( 1995), "Repluralization and Resurgence of Swedish Civil Society"; 劉毓秀評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