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是則美國選舉的分析新聞,可是它很重要,因為它既提醒了檢驗策士的重要性(非常重要!),同時又分析了相當重要的選舉趨勢,甚至可能是全球趨勢:情感訴求+包裝 vs. 理性+務實(評論是否tenable就留給美國選民自行檢驗),非常值得選民注意,特別是大選前,這樣的分析都有提醒選民的作用,讓選民作理性的選擇。

 

另一有趣且值得觀察的現象是:是否美國也已overwhelmed by the operation of media /images?美國總統選舉也相當值得關注。

 

===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黨內初選至今難分勝負,兩位候選人希拉蕊或歐巴馬不約而同偏好網羅名人擔任策士,不論是替希拉蕊陣營獻策的潘恩(Mark Penn)或替歐巴馬操刀的艾索洛(David Axelrod)都是響叮噹人物,兩人發跡過程對雙方陣營的選戰風格起了決定性影響。

 

希拉蕊與歐巴馬纏鬥至今,不僅兩位主角的優缺點被攤在陽光下而無所遁形,就連身邊的策士與幕僚也難逃被檢視的命運。

 

策士或幕僚深受候選人倚賴與信任,當然報酬也非常可觀。艾索洛出身廣告界,擅長包裝,可在短短30秒的電視廣告中,以感性、知性的方式包裝候選人的政見與特質。

 

說穿了,艾索洛的本事在於洞悉選民看重的並不是候選人的政見或政績,而是感動與共鳴,因此能在文宣與口號上畫龍點睛,緊扣選民訴求。

 

選戰開打後,歐巴馬隨即喊出「希望」、「變革」兩大訴求,成功拉攏年輕選民。歐巴馬陣營打選戰的方式結合了所有廣告特質:撼動人心的文字,美麗的畫面,三言兩語道出僵化的政治體制,感性呼籲該是換人做做看的時候。

 

即便輸了在俄亥俄與德州兩大票倉的初選,面對希拉蕊不客氣地指摘歐巴馬只會端出空洞沒有實質意義的口號,歐巴馬並沒有陷入口水戰,依舊堅持他既定的訴求路線。

 

反觀希拉蕊的首席策士潘恩,他和艾索洛則是截然不同。民調專家出身的他,非常重視統計數字,相信數字可以一目了然掌握選民的好惡。

希拉蕊務實,講求具體性,因此和潘恩一拍即合。她的口號一變在變,反應的不只是她的人格特質,也是潘恩的策略操作。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拋出延攬歐巴馬擔任副手的話題。根據潘恩在俄亥俄與德州初選之後所做的民調顯示,不少選民支持這樣的組合,希拉蕊陣營隨即進行炒作,但刻意淡化會引發部分選民反彈的觀點,希望藉此對歐巴馬施加壓力。

 

其實雙方陣營的選舉戰術並非毫無交集。歐巴馬當然也做民調,希拉蕊也會用感性文字強調改革的重要,但雙方選戰打法隨著首席策士的風格而有顯著差異,亦造就兩位候選人各有斬獲與失分。

 

 

source from: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328/4/w89h.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