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評註:

 

許多小孩都已經漸漸讓機器(gadget)取代真人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寧願與機器互動,也不願面對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或者說,已經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人。不知,大人們是否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自己所教的學生也有類似的問題。由於課堂時間分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是「課內」,後半階段則是「課外」,包括聽力、閱讀並每個月穿插一次作文。之前覺得前半階段實在很難教,因為課內的東西,學生們都學過了,根本沒興趣聽,有學生看課外讀物,最多學生就是拿著手機、電子辭典或直接拿出電動,在打電動、帶耳機聽音樂。說實話,管了多次後,實在無力阻止,加上,他們的確也都學過,有些考試也都拿不錯的成績,讓我實在無話可說。

 

中間下課也是。如果沒有手機,那麼至少會花時間與旁邊的同學聊天、互動。但是,現在有了手機,小孩中間下課時間還是對著手機,完全不太與週邊的同學聊聊。如果,後半的閱讀、寫作又很枯燥或是學校考試不考,那麼就完全沉浸在手機、電玩世界中。

 

如果我們自己瞭解到,人生大半將會是需要與人互動:追求情感,職場上與同事、部屬合作與互動,在家裡與家人情感交流,還有與自己面對面。那麼,一個從小習慣與機器互動的小孩,只會拿他與機器互動的模式來對待人,拿週邊的人、事、物與電動世界做比較,只會覺得週邊的人、事、物很無趣,並可能要求週邊的人、事、物要變成電動世界的人物一樣。一旦發現週邊的人、事、物不可能像電動世界一樣,那麼,最直接反應通常是縮回到電動世界。

 

在電動的世界,不需要開口,只要一直接受刺激、做出反應,這無異於回歸到動物層次的本能反應。然而,人的可貴在於有語言。語言所牽動的情感、思考與學習,雖有酸、甜、苦、辣,卻也是人異於動物之處,也是人終生學習之所在。

 

請讓小孩多說些話,多與真人互動,少打些電動、少看點電視吧!讓小孩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而非被動的刺激接受者。

 

補充一下:gadget這個字原意是工作上所需的小配件、配備之類的。在此,我用以指隨身攜帶的這些電子產品、設備等。

----

紐約禁止學生帶手機 家長上訴遭駁回

 

紐約市教育局禁止學生攜帶手機的規定,從三年前實施到現在,一直造成社區上許多爭議,紐約州最高法院日前駁回了這項禁令的上訴案,支持紐約市繼續執行這項規定。

 

詳文請見: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424/17/xvqm.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lle 的頭像
    belle

    北歐─平等─台灣(Scandinavia/the Nordic-Equalitarianism-Taiwan)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