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原意是一篇報導,因為剛好看到一則新聞(名稱正如本篇標題所示),其中有一段值得提醒家長們:
第三,注重興趣的培養,可從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上作適當引導:現代小朋友容易從很小便開始接觸電視與電腦,當孩子養成看電視或電腦的習慣時,會減少與他人互動的機會,父母親也變得較不需要注意孩子。應當藉著與兒童一同活動,去幫助孩童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觀察鼓勵孩童的興趣,進而調整兒童的心性成長,完善其未來的人生。
(全文請見: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19/61/zig4.html )
這點,正如<有你真好>的課後照顧老師所言(記不得確切的字詞,但大意如下):
父母看到小孩回家後乖乖看電視,就覺得小孩很乖,不吵啊。
事實上,他們不知道小孩已經縮進去自己的殼裡......
===
同時,我也想起上星期六上課前小孩跟我聊天提到。也許不只是小孩容易減少與他人互動的機會,連大人也是。
以下的情境,值得各位父母(and parents to be)、需要將工作帶回家、回家後喜歡面對電腦勝過人的朋友們留心了。
===
上星期六早上上課前,J女(就是之前提過將來要當flight attendant那位)在我改作業時,就跑過來跟我聊天。她說她平時都是在學校寫這裡的功課,只有作文練習才會回家寫。我覺得訝異,因為之前學生們,每個都跟我說學校課業有多重,半夜寫到幾點之類的。忍不住地問:
「在學校寫?學校不是功課很多嘛?妳哪來的時間寫?」
J女:「有啊,下課時間寫。」
Belle:「下課?才10分鐘,怎麼寫?妳都不跟同學聊天啊?你們同學下課都在做什麼?」
J女:「男生就是去打球,女生就聊天。」
Belle:「那妳不跟同學聊天?」
J女:「有時候。」
Belle:「那作文練習為什麼回家寫?」
(基本上那個作文練習,是一篇小短文,約70-80字,短文下面附了幾題問題,答案都是可以直接從上面的短文找到,copy下來,右手邊則有一列空白橫線,讓他們把這些回答組合起來,下標題。我幾乎都會把短文與回答問題教完,只讓他們回家組合那些答句,做適當的變化,最後下標題。)
J女:「因為有時候不太會寫,要等我爸回家問他。」
Belle一驚(因為她程度很好),剛好當天我要教另一篇作文練習。還好她事先跟我聊到這個,我後來再教完短文與問答後,就問問他們整篇的大意以確認他們知道整篇的重點何在。
Belle接著問:「妳爸爸不是很忙?」(之前J跟我抗議過,爸爸都食言,說要帶他們出去玩,結果沒有。當時安慰她,可能一陣子比較忙吧。她直說,已經很久都這樣了。)
J女:「他有時會比較早回家。不過,他回家後,不是坐在電腦前,就是回來時已經要睡覺了。」
Belle:「啊,那妳不是沒機會跟他撒嬌了?」
J女:「跟他撒嬌會被罵。」
Belle:「怎麼會?會不會是妳之前撒嬌剛好碰到爸爸忙或心情不好才這樣?妳碰到多少次妳撒嬌,爸爸生氣的?」
J女:「好多次。我跟我哥都知道最好不要吵他們。我們都自己玩。被罵的時候,就一起被罵。不過,現在我哥很忙。」(她哥哥是我國二班學生,程度也非常好。)
Belle:「那你媽媽呢?」
J女:「之前學校要我們做英文卡片給媽媽,結果我媽媽看不懂就收起來了。」
Belle:「妳沒解釋給她聽妳寫了些什麼嗎?」
J女搖頭。
Belle:「妳要解釋給她聽啊,妳辛苦做的。」
J女還是搖頭,然後說:「她就看不懂就收起來了。」
好吧。我想我也碰過這樣的情境,大概可以了解小孩的心情,就停在這兒吧。該上課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