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瑞典性教育的教師手冊,也是<北歐兩性關係>課程用書之一。

 

如果你已厭倦了教科書的寫法(也就是,自己看了都覺得只是這書就是用來考試而已)、如果你自己從自身經驗出發也受夠了太多的道德說教(這並不意味著道德不重要,而是過度重視道德,缺乏情感教育與親密關係的教導),那麼,這本性教育手冊,真的值得翻閱。

 

先談談我個人認為該書的特點。第一,雖然針對的讀者是老師們、雖然是手冊形式,但此手冊並非條列規則,要老師如何如何。相反地,這本手冊只有提醒老師們,以「對話」的方式與學生溝通時,需要留意的事項。少了條列的規則,可能對亞洲人慣常的閱讀方式是一太衝擊,因為沒有看到所謂的重點;每一點都相對重要

 

其次,這書是放入了許多針對青少年的訪談,讓老師們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面臨性與人際關係上,可能面臨的困窘、不安、恐懼等。提出的例子中,不乏是經歷過傷害,或是同志們的情感摸索。這點反應了這手冊所採取的立場:「學校應對婚前性行為的問題保持價值中立。學校應同時支持禁慾與已有性經驗的學生」(頁45)。

 

「價值中立」,即「承認並尊重年輕人自己的選擇及道德判斷力」(頁45),應該是我們所要學習的一部分。如果每一位成年人願意正視自己的生命經驗,肯定自己的生命體會,那麼,相信一定可以理解這「價值中立」的重要性。「價值中立」,也是我在「性行為本身沒有錯」一文所要傳達的觀念。再用更貼近我們的例子來說,就像國中生進修的管道有三種:一種是繼續一般高中課程;另一種是高職;最後一種是直接當學徒。三種方式,都可達到進修的效果,都應該受到肯定、都有相當的成就,差別只有後兩者比前者早接觸實務。

 

接著,很令我動容的一點是,它提到父母此刻的處境:「父母和孩子,因為各自不同的角色,在彼此之間形成一道看不見的高牆,阻礙了親密的對話;青少年反而比較會去和親近的女性鄰居或親戚討論感情問題......結果,父母親在性教育上只扮演著有限的角色,而且不能隨便越界」(頁74-75)。回顧自己年輕的時候,相信很多人會同意這點所傳達的青少年心聲。因此,「即使是善意又聰明的父母也得忍受被孩子拒絕的感覺」。這也意味著父母「接受年輕人擁有不可侵犯的秘密」(頁74)。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書點出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重點:「性」與自我認同、愛,還有親密關係之間環環相扣。小孩們開始對「性」好奇,也是他們自我與性別(自我認同與性別認同是不可分)認同之旅的開始。在摸索的過程,孩子們也在學習「愛」,學習如何與異性建立人際關係、及進一步與partner的親密關係,這點會牽涉到日後小孩與伴侶之間的互動(如果大家願意回想並觀察周遭,應該會發現,大部分的人,在婚姻關係裡,不自覺的重複了父母輩[父親、母親、或將兩者的互動帶入自己所組的家庭裡]的互動模式吧?!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小孩在這個階段的學習被漠視,導致最後實際成家立業後,只是複製父母輩的互動模式;接著,就是小孩經歷與體會我們青少年時可能產生的種種感受。)。

 

最後,小小提醒:閱讀這本書前,要有心理準備,以防價值觀的衝擊。

 

===

出版資訊: 

可以真實感受的愛-瑞典性教育教師手冊 Love! You can really feel it, you know!

 


from: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096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lle 的頭像
    belle

    北歐─平等─台灣(Scandinavia/the Nordic-Equalitarianism-Taiwan)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