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回應jkgood的網友的問題 [我還是不明白環境教育與這則新聞的關聯性],應該有人也有類似的問題,我想,就另文發表。


[補充一下之前的回應:


jkgood網友問: 需要娃娃車不是太遠的關係吧,是家長沒辦法親自接送。難不成要一里一國小嗎?


belle:感謝您的指教。的確有可能是家長無法接送,這點需要配合台灣的雙薪家庭比例來看)。不過,報導中的兒童,不只是小學生,還有學齡前兒童(7歲以下),也就是幼稚園、托兒所等。因此,您的詮釋就忽略了學齡前兒童。


其次,請鄉鎮里長來考慮這個問題,並不是說要每一里設一所小學,而是請他們也需要以兒童的權益與福祉為優先考慮的重點之一。]


首先,小學生,除非離學校很遠(車程半小時內無法到達、沒有公車、沒有捷運),否 則到小學階段(從小一、小二起)家長通常會訓練小孩獨立(這應該是教育小孩過程中必經的一環訓練;比較晚放手的父母,應該小三起也會開始),帶他們走幾 趟,現在又多有配戴手機(我自己教過的小孩中,有的甚至沒有手機,也自己來回),就放他們自己來回。


就我之前提供的資料(<全台二十一縣市中小學密度之比較:1991-2007>,除非是非都會區的小學,否則,大多有大眾交通工具(父母大多也會訓練小孩獨立),因此,比較可能搭交通車的小學生,可能是住在鄉鎮地區的小孩。


如果是非都會地區小學,那麼鄉鎮里長可以為自己地區的小孩努力的是,共同設計出該地區(幾個里)一起使用的交通車(類似,捷運的接駁車,或size大一點的公車),酌收點車資(一來可以減少鄉鎮的經費負擔,二來,付費可以讓使用者懂得珍惜;三來,因為收費,小孩、家長可以適度反應其安全性等,確保安全品質),在特定時段(上、下學時段),特定的定點設站,接送小孩。 如果鄉鎮里長共同合作,那麼,小學生交通車安全的問題就不是留給家長自行承擔、讓小孩處在高安全風險的情況;加上,若做得出品質來,也會有政績可言。或者,鄉鎮里長可以聯合督請學校設置,也是可行的。(不過,大家也需要知道的重要事實是:台灣父母跨區/跨縣就讀小學的比例相當高。這更加複雜,需要額外討論。)


這與環境何關?如果設站接送,每一個站都有一個站名,小孩對於這些站名,多少會有 點印象,知道自己從家裡出發到學校會經過哪些地方(這也是在學習認識環境,雖然是很粗糙的記憶)。如果是步行範圍內,那麼,小孩記憶的就是他眼睛看到的點 點滴滴,例如,他會知道哪邊有什麼店、哪邊有警察局,哪邊很髒?哪邊很恐怖?之類的(回家可能會跟家人說...適度的,家長如果懂得善用公民權,就可以邀 集鄉鎮里長,共同改善,例如之前諸多社區同心協力改善環境或治安的報導<社區居民齊動手凝聚向心力>)。


再來,如果搭交通車的是學齡前兒童,涉及到幼稚園與托兒所分佈的密度。台灣幼托園所的數量(2007年)高達七千多這是有立案的;參考<國民教育政策之探討與展望>,(2007)學齡前兒童(2-6歲)數量約110萬(請參考<內政部統計月報>,未扣掉自己在家帶小孩、請保母、外勞的家庭數),由於幼托園所的分佈密度都是以各縣市為單位,如有興趣,可以進一步到各縣市政府網站查詢),不過,可以粗略先從小學與幼托園所的數量差異來看,立案的幼托園所是小學數量(2007,3283所,見<教育部, 貳.教育發展>)的兩倍以上(應該是更高,因為還有未立案的園所)。簡單說,幼托園所的可近性(availability)比小學高;學齡前兒童應該是比較不需要搭交通車(除非父母選擇的是比較遠的園所)。


基於幼托園所比小學的可近性要高,那麼,在自己居住的社區,照理說會有相關幼托機 構。若在社區內,父母自己接送的可能性應該很高(這還要參考雙薪家庭的比例;很多家庭是單薪,也就是有家人可以接送)。如果父母無法接送,所以搭交通車, 那就更需要瞭解為什麼。因為一般幼托園所應該最慢7點半就可以送小孩到園所(要更晚,當然OK),一般父母的工作時間(大部分正常白班最早應該是8點), 若不是選擇較遠的園所(一般雙薪家庭,在選擇園所,也會先考慮鄰近性與接送方便),一般應該還是會自己接送。


如果園所是在自己社區內,那麼小孩所記憶的園所位置、環境都是自己社區的一部分。 不時(非上學時間)可能都會經過學校(不管是走路或家長騎車載著),想起其中點滴。(換個方式想,如果學校不在社區內,那麼,小孩只有上學才去,接著,上 小學又換到不同社區去,他所記憶的環境,都不是那麼親近...離開/畢業了,就沒有連結了。)


此外,若園所就在自己社區,那麼同學們也應該都是住在社區裡,也是社區/環境記憶 的一部分。平時在學校外的生活,例如購物、散步等都可能不時遇到同學,會跟家長說:「那是我同學XXX,她/他住哪裡 ...」;家長之間會有機會聊天、認識等等,這些串連環境、人與情感的點滴記憶都會在腦海裡(雖然日後長大些才會慢慢感受到)。這也是我所謂的對所生活的環境有情感,才可能會懂得珍惜與愛護。



以上補充是當時看到這則新聞大致的想法,輔以數據補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