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這想法是從個人生命經驗出發,對於蜂友6月單車環島之旅所感,當時提出的重點是,希望更多青少年們能夠從小就能親自感受台灣史地、風俗民情、軼聞趣事,同時在這個年少氣盛的時期,將精力轉用在訓練體力、培養獨立自主、互助合作,取代惡性同儕競爭. 當然,附帶地,也能提振內需(若真能改變,此內需將是長期,而非短期),活絡經濟,讓國人了解國內經濟活動,有賴大家一起來相互支撐,讓大家能夠好好生活,如此,大家就不至於太過依賴外來資源,或能緩和全球化的衝擊。

至於為何挑國中階段,而非高中(有蜂友覺得應該高中比較合適)?個人生命經驗體會,國中是人生重要的轉捩點。個人是生活在之前桃園縣的某鄉下小鎮鎮上,這是相對大都市而言,但若從鄉下老家來看,小鎮鎮上恐怕也稱得上小都會區了吧? 國小時,雖然有成績方面的排名,但有一群同學,有男有女,常常在週間下課、課後、週末玩在一起,去騎腳踏車、去打球、約出去玩,生日一起過,大家都沒什麼心眼,真是好不開心啊!這一切,就從國中開始變質.....

一進去,名義上說是常態分班,但當某些老師的小孩集中在某些班上時,就知道不是這麼一回事. 我不在所謂的前段班,而我那群朋友們,有2個分到前段班,有人跟我一樣,但不同班,然後隨著這樣的分班,就開始標籤化,有的家長也因此分班就責怪小孩不努力、不用功......某次,一個很要好的同學,跟我講到這個,講到哭了.....然後沒多久,我就看到她剪了一個當時稱為太妹頭(那時叛逆的小孩都剪成一個類似的髮型),我叫她,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做,她就跟我說,以後都不會再跟我說話了. 我跟她說,我也沒分到好班啊!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她沒多說什麼,就走掉了.....難過好久.到底是為什麼會變這樣?接著是另一個同學也變成這樣.....然後又一個.....甚至自己待在那個常態班,也是好幾個如此. 好多個同學都因為這制度而親子關係惡化,自我放棄,抽煙、滋事、打架、搞小幫派 .....

後來,某位回家固定會聯繫同學告訴我,她在報紙地方新聞看到我那位好友的名字(但不確定是否就是她,不過,就她看到我好友家庭聚會都缺她的狀況,應該就是她. 加上她的名字不是菜市場名,因此,應該就是她). 聽到後,真的好難過,跟我家人說,很希望自己能夠把自己這些給她,那這樣她就不會是這種狀況了,我家人也說,我那好友長得很清秀、很有靈性,實在很可惜......加上,國中階段,身體開始變化,其實要好好坐在教室裡聽講學習,並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更不用說,不少老師面對這種非前段班,不是當我們大家都補了習,來上課就是唸課本,然後回答單元後面的問題,就是當我們沒救或沒學習意願,所以就隨便帶過去.

我對台灣的歷史地理還真是一片空白啊!(歷史部份還是被洗腦的教育)雖然考地理時,硬背應付過去了,但就沒留下什麼...對台灣地理的認知,恐怕都是得拿地圖出來對看,才比較清楚方位.....(身為台灣人,還真是汗顏!有住雲林的蜂友分享,她也有類似的狀況).另一方面,若是等到高中,恐怕國中那種分班、競爭,早就讓人習慣那種競爭模式與心態,而難以轉變心態,且能夠在那種競爭得勝者,恐怕也早已走不出那種框架了吧?

以上這些算是個人將此想法作背景交待,加下來部份,我就直接修改剪貼自己之前在蜂群分享的想法。當時有蜂友不吝分享他們的疑問,我也就直接回答,不過因為我沒有徵得他們的同意(應該說,我無意讓他們知道我在此分享此想法),故就不直接貼出他們的發言,而已間接描述方式說明,

想起古希臘人以遊歷四方、增廣見聞當作成年禮...... 而本人還是小孩.對台灣的理解仍停留在地圖上 .. 想起我還曾經幫朋友買火車票返家,卻讓朋友們差點環島 .....窘 .

         蜂友們這樣單車環島雖然看起來辛苦,但我想,若讓國中生用這種方式學習台灣地理、社會、歷史,會不會比較好?

一來可以消耗調青少年旺盛的精力,二來,卻可以親身體驗台灣地理,若有歷史老師隨同,又很隨機針對一些歷史事件說明,三來又可以實際體驗民俗風情.....

刻有A蜂友評論,這太理想化.我反問,

哪裡太理想化?如果全台老師都支援呢?而且這還能同時促進國內經濟.

A蜂友回問我,那要花多久的時間?考試考多少?

B蜂友說,很多家長恐怕不會答應.

C蜂友說,她剛好去聽某場講台灣戰後民主史的演講(?),某位歷史老師分享,他們那年代,歷史系沒有教台灣史,後來教科書才有,她才自修,

我回答A蜂友:

半學期?考試可以地理、歷史、社會一起考喔. (現在想,其實也可以當天小考. 不僅如此,還可以考國文,寫心得感想,紀錄、製作「『個人』遊歷台灣所見所聞所習」之「『傳家』台灣史地」呢. 美術設計也就會派的上用場XD.  另,因需要訓練體力才能騎單車環島,故可能可以改成搭火車、兼騎單車,部份區域連結搭配遊覽車,如此也兼上體育課.甚至可以與原民商量,安排體驗原民實際生活之課程,讓更多非我族類可以更深入了解該文化,如此也會有助於日後相關原民政策之推動等)

A蜂友覺得大學生或推甄上的高中生比較合適(A蜂友上大學後,曾與朋友一起單車環島).

C蜂友說,如果連歷史老師都得補修台灣史,那......不過,她後來分享某高中老師帶學生戶外教學、加深印象的資訊,想想,似乎也覺得不錯.

我回應A蜂友,他說也有道理,不過,

想到很多國中生不知道自己坐在教室裡學這些做什麼時,就想,也許可以有不同的學習方式.... 個人覺得隨著年紀增長後比較能夠習慣文字的學習方式, 但對一些(應該說是相當多)坐不住的小孩說,這種學習模式其實還真是折磨......若能像蜂友他們這樣(真的騎腳踏車喔,兼上體育課),以班級(團體)方式,花個3個月到1 學期,親自體驗,應該會比坐在教室理好.

回應C蜂友,

這也許也是機會讓歷史老師進修?

回應B蜂友,

如果有政府部份補助,有老師隨同,家長應該不會反對吧?(當然這也需要當地居民配合,提供平價服務,否則多數國人們是負擔不起的,甚至會反感)

B蜂友解釋說,有的家長從小不是這樣學習的,會反對這樣,因為他們會不知道這樣學習要幹麼,會覺得沒有必要搞有的沒有的

我回應B蜂友,

史地也是考試科目啊,不是嗎? 說不定,小孩不在家,家長們可以稍微喘口氣?(讓夫妻情感加溫?XD 而且,說不定小孩回來後,會懂事些,改善親子關係?(較能獨立自主,因需要自己照顧自己,應該會比較能體諒父母辛勞) 而且同學之間,也比較不會是因考試成績的競爭關係,而是相互協助的夥伴(A蜂友在這之前,曾提到,他與一起環島的朋友似乎是相互競爭,不過,後來因為他騎到一半爆胎,朋友不但沒有因競爭而棄他不顧,反而停下來幫他一起解決問題;這樣的情誼不是很可貴嗎?) .

B蜂友積著說,很多家長都有大中國情結,而且認為台灣史地不用教這麼多. 台灣就這麼小,專心唸書就好.

我回應他,時代在變,觀念也在改變. 

D蜂友提出,那對很多家長來說,可能是既有的觀念被顛覆....

我回應她:

若真的可行,也是需要一番規劃,因此沒有這麼快. (若是北歐作法,則會選擇區域,以實驗方案進行,評估利弊得失,如果是好的制度,則會設法改善缺失).

以上大概是之前提出的想法,提供參考.如前面所提,當時重點是針對青少年教育(人格、品格),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而在此分享這,則是因針對這次觀光夜遊行而言. 若這可行,或可解決部份觀光業的問題(但對於那些販售「舶來品」之類的產業,應該一點幫助也沒有). 因打字慢,也寫得頗長,就先停筆. 若有突發奇想,我再留言補充。也歡迎網友們提供想法激盪。感謝!

 

祝台灣國人早日覺醒,福慧增長!

 

 

arrow
arrow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