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室友B的好朋友G來訪。這位G,有過幾面之緣。個人覺得她人還蠻nice,也很和善。上次見到她大概是一個月前的事了吧,她送了自己考的東東來給B嚐嚐,順便也帶了另一位室友A與我的份。當天聊了一下,才知道她剛辭職,在上任下一個工作前有幾天的休息時間,所以來找我室友運動運動。而前幾天來訪則是來跟室友聊聊她新工作的情況。

 

G來訪後的隔天,B室友找了我聊聊。聽了聽,主要應該是G的工作環境相當不錯,有一台四萬多的notebook帶著隨身跑,隨時壞了都可送修;只要達到基本的某一業績標準就可加薪5000;再來,如果取得任何證照,再加薪5000;更重要的是,G會進入這家工作,主要是該主管找她進去,換句話說,G是頗受重要。聽到這兒,個人很為G開心,然而,對室友B而言,這應該是一項衝擊。也不是說,室友B不為G開心,重點可能出在我們都有比較的心,特別是自己狀況不佳時。室友B說到,如果換做是她,她一定可以在那個工作如魚得水,說不定做一輩子。

 

室友B早期也是在吃人頭路,後來受不了就決定自己出來創業。二年多來,似乎都不是很順遂,目前正在嚐試轉換產品,前景不明。雖然G的狀況很好,應該為她開心,不過,自己的能力也不是很差,為什麼工作運就是比G差?而自己出來創業,也常常吃虧……我想,許多人應該都可以體會B的心情,當下,也只能順勢分析,分享自己碰到這種狀況時的心情與處理。

 

我們從小到大,都幾乎被大人拿來比來比去,雖然我們從小就討厭這樣的比較,卻不自覺也內化了這樣的比較模式;常常許多小孩都信誓旦旦地說,將來絕不會像大人一樣,卻在年歲的增長中,不斷、不斷地妥協,最後也把這當成理所當然。說這兒,並非要樹立大人與小孩之間的觀念對立,只是忍不住想提出:「大家可否一起修正這種根深蒂固的比較教育?我們個人的價值觀,一定要建立在比別人怎樣,我們才是我們自己嗎?當小孩被比較;工作後也是自己不斷地與他人比較;結婚後繼續比,比配偶、比職位、比小孩;中年後還要不斷地比配偶、比財產、比小孩成就……

 

人生,轉眼就要面臨老、病、死,要浪費在這樣的比較以及比較後所帶來的衝擊與壓力嗎?

 

一位學生曾跟我說過,比較是一種「善意的競爭」,可以驅使個人進步。對於學生這句話,我只同意一半,這種善意的競爭,只存在一心向上並把對方當善知識的狀況下才可能成立,否則,就是一決高下的場面。一起生活在這個世界,這塊土地,應該是生命共同體,而非競爭對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