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自由黨領袖於1979年譏稱集體行動組織為「要求機器」,用以描述其於當代瑞典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集體行動組織在人們眼中的特徵,由足以承擔公共責任,轉變為維護特定利益。面對此趨勢,民間組織的反應是變得更加自我防衛。
-
瑞典人過去對其福利國家懷有的驕傲消退了。對於效率、預算成本、去中央化、去規格化的關注取代了強社會的信念。有關政治改革的討論,關切的不再是「人民之家」的種種,而是私人企業和市場競爭力。
-
瑞典模式的概念於1970年代晚期開始轉變,但是 LO是拒變的堡壘,這才是工運的玫瑰戰爭的根源,導致社會民主霸權的沒落。非社會主義政黨及其盟友開始備戰,資方組織也投入大筆金錢發動其PR機制,目的就是要全面翻轉瑞典的政治風貌。[勞方僵化、拒變在先,資方及其政治夥伴隨即進行其財大氣粗的反撲。玫瑰戰爭的毀滅性本質清楚可見。救贖的一線生機將仍是在於平等共享的價值。]
By Michele Micheletti ( 1995), "Repluralization and Resurgence of Swedish Civil Society"; 劉毓秀評述。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