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最近有幾則相關報導都顯示出:青少年對親情以外的異性情感需求(雖然其中一則新聞提到,父母多一些陪伴就會減少青少年嘗試,但不意味著他們沒有這方面的需求)。加上,青少年時期真的是叛逆的時期,其實,父母的角色是相當難為的(如果是越傳統的父母,應該越容易面臨不知如何與小孩溝通)。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同儕的影響,實在很難用「禁令」予以阻擋(當然,根據報導中的數據,不是所有小孩都會嘗試)。因此,如何陪伴這些選擇嘗試的小孩走過這個時期,學校、老師的角色就相對的重要。

 

由於小孩大多不會與父母談這類的事情,如果此時師長或其他親近的長輩或同儕,能扮演consultants,對小孩來說,就可能減少這類嘗試所帶來的傷害、不當的處理或態度,更進一步,也能引導這些小孩們從這樣的嘗試中學習到人生寶貴的一課(例如,了解自己面對情感時的種種)。此舉,能讓小孩日後在挑選partner時,更加理性,也能更清楚自己的需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諸多社會新聞都間接灌輸小孩對於感情結束的負面處理(例如,情殺、或傷害對方等等),實有必要從學校教育著手,如此則報導中學校課程與老師的態度,教導小孩分手的藝術,以免落到無可挽回的地步。

 

===

 

青少年談情禁不了 學校教兩性平等分手藝術

 

(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四日電)台北市衛生局統計,北市四成國高中生有談戀愛經驗 [見:四成國、高中生 曾戀愛 ];部分國高中教師認為,目前校園交友現象普遍,由於青少年正值叛逆期,愈禁止可能愈得反效果,為了灌輸學生的愛情觀,學校的性別平等課程除了教育性別觀念、健康教育等,也教育學生分手的藝術。 

 

一名徐姓媽媽表示,她的女兒在高一時交了一名花心的男友,上課簡訊傳情,功課也受影響,她除了調閱女兒的手機帳單,要求女兒專心課業,也要求學校將她女兒調整班級,才結束這段戀情。

 

興雅國中校長林美霞指出,現在多數學校實施男女合校或男女合班,男女生天天相處在一起,往來密切,思想與行為也較數十年前更開放,加上手機與MSN聯繫方便,校園交友現象普遍,部分學校的校園還可以看到學生的親密畫面。

 

不過,林美霞說,少年交友的普遍性也受到同儕的影響,沒有異性朋友好像條件不好,此外,青少年的愛戀禁不了,家長愈反對,對叛逆的學生而言,反而會有反效果。

 

她說,為了灌輸學生的愛情觀,避免學生在愛情世界愈陷愈深,學校除了安排兩性課程,灌輸學生未婚生子、健康教育等知識,家長的管教態度也影響孩子的交友行為,不過,國中生的愛慕進入高中階段,視野開闊或交友廣闊,若不再上同一學校,感情也會漸漸淡薄。

 

松山高中輔導主任胡光月說,校方對於學生戀愛行為的立場是不鼓勵,除非違背校規才會介入。她說,學生交友是否影響功課,因人而異,有些情侶互相討論功課,有的數理強或文科好,雙方截長補短,不過難免有人為愛沖昏頭,例如,傳簡訊、MSN等,交友的時間多,花在課業的時間就少。

 

胡光月表示,除了兩性教育課程,校方也會教學生以傳紙條、團體討論或漸進式的退場,讓學生學習分手藝術。970804

 

source: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804/5/hj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