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浩昇為我們指出芬蘭高中職教育是近程的學習對象,那麼芝潔則是點出我們努力的最終目標--瑞典高中。雖然芬蘭高中職分流的體制可作為我們的借鏡,然而,高中職分流始終會讓「讀書高」思想主導的台灣父母(或亞洲國家)認為技職教育就是水準比較差,也因此在選擇高中、職時,已無形地被貼上階級、社經地位的標籤。


加上,台灣高中、職教育主要仍是以考試成績分發,青少年稱不上是因興趣而選擇(台 灣的青少年大多依照父母的意志、社會的價值觀而朝向某些特定的行業,造成惡性競爭,而導致某些青少年在這樣的潮流裡被否定),這點就與芬蘭青少年的智識、 理性選擇已有基礎上的不同。相較之下,瑞典高中的課程設計,結合學術和技職(含實習),可讓台灣青少年不必過早在學術與技術之間抉擇,而能經由實際接觸理 論與實務,配合青少年身心智的發展,而能逐步在高中畢業後選擇較貼近自己興趣的職業生涯,奠定終生學習的基石。同時,又讓青少年不至於年紀輕輕就眼高手低。


值得額外一提的是,瑞典的高中課程中,若選擇National Programme,其中有相當多的課程設計,高達十週以上都在學校以外的地方工作實習;這點,除了讓青少年提早體認知識與生活、就業不可分外,更間接地 將青少年過剩的精力、智力導向自己的職業生涯上。因此,瑞典高中,的確如芝潔所言,本身就體現理想與務實的結合。


這麼聽起來,也許會忍不住想,我們何時能達到這樣的目標?事實上,瑞典高中,距離 我們並不遙遠,甚至我們的教育體制裡,早有類似的機制存在,那就是,綜合高中(雖然其科系仍明顯分為普通科與其它職業趨向的科系)。從這點來看,台灣的體 制,真如浩昇之前的分析,相當完備。不過,如何讓綜合高中能真正發揮其效益,實有必要參考瑞典高中課程的設計(請見<瑞典高中課程設計與台灣高中教育省思>北歐觀念劇場),以及依此架構,不斷培育新一批種籽教師,以期逐步汰換不符時代精神、潮流的體制。

 

---

感謝芝潔的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