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如報導中的朋友所言,「平價、就近的托育」才是提升婦女生育的關鍵。所發的生育津貼,大概只夠付一個月的保母費(就台北市而言),每月2500的「育兒津貼」,主要是發給在家自己帶小孩的媽媽或是將小孩托給長輩帶的家庭吧?!(畢竟已經明說是「育兒津貼」,育兒津貼本來的用意就是鼓勵女性當家庭主婦、待在家裡帶小孩,但是,現在整體經濟的環境、家庭經濟的環境允許嗎?可能需要update一下資訊了。)對於雙薪家庭的支持度很有限。
此外,婦女朋友們、政府政策也都在鼓勵婦女就業,台北市發「育兒津貼」(鼓勵媽媽待在家裡帶小孩)無疑是打擊婦女朋友們的努力與政府婦女就業政策,這位市長恐怕不只如報導中的媽媽們所言,「不了解女性朋友不敢生育的主因」,而且對於婦女朋友、中央政府的努力不聞不問(還是從未聽聞,才會提出這種倒退嚕的「育兒津貼」政策?)。
不過,我還真是不解,對於女性不敢生育的主因,媒體陸續的報導,也已經報導很多年了耶!難道市長從沒有看過這半則報導嗎?加上,年輕一輩女性的就業率相當高(這位市長可能也不清楚這個?),政府不是統計過嗎?
推出一個政策時,是否把情況通盤了解清楚?考慮了哪些面向?短程、還是長程設計?
如果搞不清楚情況就推出這樣的政策,而且推,也不配合婦女的實際狀況、無視於婦女朋友的訴求、中央政府的婦女就業政策,又逼近五都選舉的時刻,這種牛肉,只是另一則「為了拚選舉,濫行拼湊式的補貼」。
再者,台北市人口已經夠密集,物價水準這麼高,土地、房價都這麼貴,不知道台北市長這樣的用意何在?如果還要再為台北市宣傳,我想,這是多此一舉(當然如果只是打個人知名度,那也就沒什麼話好說的),甚至只會讓生活在台北市的市民們生活、活動空間的品質下降。
最後,ECFA簽了嗎?還未塵埃落定的事情,馬總統「口頭上」也都還說有破局的打算(雖是嘴上說),郝市長這樣100%肯定,難道是無視於ECFA公投案送「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認定(這是告訴大家,行政院一定會封殺公投案提案?!)?還是郝市長已經很了解馬總統說要做,就一定會簽成,一切早就已經由國民黨決定了?
----
助妳好孕催生 北市府砸30億
〔記者陳璟民、邱紹雯/綜合報導〕台北市政府昨天公布「助妳好孕」專案,將花三十億元用於生育補助、育兒津貼等,希望刺激全市人口成長。但對於花下 三十億能提振多少生育率、回流多少人口數?市長郝龍斌回應:「很難預估」。
郝龍斌表示,明年開徵豪宅稅可有八到十億元,加上景氣回春,預期ECFA簽訂會使經濟更熱絡,另二十億元也有來源,不必舉債,也不會排擠市民福利。
年底改選 議員批此舉如政策買票
市議員李建昌在市政總質詢時抨擊,年底要改選市長,市府拋出該專案,「是政策買票,為郝龍斌連任綁樁」。郝龍斌否認有這方面考量。
依市府簡報,明年元月起,父或母任一方設籍北市一年以 上,有居住事實,為新生兒申報戶口時,就可領到生育補助兩萬元;九十八年度家庭綜合所得稅率 十三%(含)以下者、九十九年度稅 率十二%(含)以下,父母及五歲以下子女,設籍北市一年以上,未領有政府其他補助者,明年起可申請每月補助兩千五百元育兒津貼。
配套措施則 是今年九月起,補助五歲幼兒入學,每學期減免一萬兩千五百四十三元;全市一百四十一所國小、一百三十三所公立幼稚園開設「課後照顧班」,小學生至晚上七 點,幼稚園學童至晚上六點。
對於台北市端出的生育補助「牛肉」,上班族婦女認為發錢式的補助幫助不大,落實職場托育才有實質助益。
發錢式補助 上班族婦女認幫助不大
育有一兒的中正高中輔導老師汪慧瑜說:「乾脆我倒貼市政府兩千五百元,請他們幫我顧小孩好了!」市政府推出的獎勵育兒方案換湯不換藥,雖然開放幼稚 園與國小課後托育時間,但幼稚園只收托四歲以上的孩子,零至四歲的孩子該怎麼辦?
她說,對必須雙薪養家的家庭,能在工作場所提供小孩托育,才是治本方式。
台北市議員徐佳青認為,「女性朋友不是不想當媽媽,是當不起媽媽。」以現金補貼促進生育,是最浮濫的社會福利作法,也顯示郝龍斌不了解女性朋友不敢 生育的主因。
市議員李文英主張,國家應對人口政策作整體規劃,從出生、托育、十二年國教等, 都要有通盤妥善的照顧與服務,不該任由地方首長為了拚選舉,濫行拼湊式的補貼。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08/78/25aix.html
獎勵生育 豪宅稅埋單
北市祭出獎勵生育政策,每年將花30億元,提供生育獎勵及育兒津貼。郝龍斌說,30 億元預算除將以豪宅稅支應外,由於景氣逐漸回升,預估北市今年可望超徵稅收 38億元,亦可支應相關花費。他保證,生育獎勵津貼財源絕不舉債,也不會排擠其他社福預算。
郝龍斌宣布的生育獎勵政策包括, 台北市民父母一方設籍台北市,生育一胎就可獲得2萬元生育獎勵,每年將需預算4億元。99年年所 得稅率在12%以下的家庭,父母雙方設籍北市,家戶5歲以下幼童,每月可獲得2,500元育兒津貼,每年將需預算25億元。
另外,北市從今年9月起實施「補助5歲幼兒入學」需經費 2.5億、「國小、幼稚園課後照顧方案」需3,000萬元。 「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孕婦母血唐氏症篩檢」,則從今年7月起擴大實施,需經費2,000萬。在上述政策中,僅育兒津貼設有排富條款,其他皆無。
北 市勞工局並將在1個月內密集拜訪企業,鼓勵尚未設置托兒設施的大型企業儘速辦理,提供更友善的工作環境。
這麼多獎勵政策,錢從哪裡來?郝龍斌說,明年開徵、後年繳稅的豪宅稅可 望替北市帶來8到10億元稅 收,景氣回春、ECFA簽署之後,可讓景氣更好,稅收增加,從今年的台北市稅收來看,今年已經超收了38億元,明年預估可以增加到51億元。
但民進黨議員許淑華、李建昌等人質疑,育兒津貼從明年元旦起實施,也就是下任市長才能執行,北市府此時宣布這些方案,不僅是政策買票,根本無法真正 增加生育率,因為民眾不敢生小孩,是因貧富差距擴大,藍綠比賽誰給津貼多,根本就是亂燒錢。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508/4/25a9s.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