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了解北歐的精神與機制起,個人覺得,受益最大的就是這種「環環相扣的多面向 思考」,以致於當檯面上報導某一面向的政策時,能夠多想一下它與潛藏在底下其它面向之間的關係與衝擊,例如自己幾次針對ECFA、陸生來台、馬先生的政策等的思考。如果依照台灣人民現有的思考習慣,一定馬上被貼上民進黨、親綠標籤等而馬上浮上「啊,就是那樣啦,說來說去就只會那樣說...」等,而不願意進一步去深入了解。事實上,這真的是從北歐學習而來的思考角度:看某一個政策,一定要能夠思考它與其它面向之間的關聯與影響;因為唯有這樣,才可能讓政策之間環環相扣,力求盡力照顧人民的需求。台灣人真的很需要這種思考,才能看到問題,而不至於被這種藍、綠政黨思惟牽絆,造就了鎖國的思考(只聽、看台灣本土內的言論)。
想了想,生長在這個地方,一路走來,受益於多少納稅人繳稅,才能享用這些種種資源,雖然諸多納稅人繳的心不甘、情不願,自己都還是忍不住想要說聲:「謝謝!感恩你們的付出。」取之於社會,若無法回愧於社會,總是心裡有愧,更不用說, 受了種種教育,有愧於知識份子的身份。
基於這種心情,誠心的請各位懂日文、懂英文等的朋友們,深入了解日本、歐洲各國對大陸各種面向的分析(可以多了解日本人的分析,畢竟日本與我們身處同樣處境),就會知道我們的執政黨把台灣人民推向什麼方向,是不是拿台灣國人的福祉換取個人利益。
我們要跟大陸做生意、要搞好經濟,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統一,不過,國民黨,尤其是馬先生,把這兩件事混在一起(故意的成份很高)。如果無法以國對國的方式做生意,我們的企業到了對岸,受到任何的對待,國民黨政府出的了面嗎?這次富士康的事件,只是一例。富士康算大廠、有名氣,可以回流。還請中小企業深入了解一下其它中小企業到大陸發展的困境,就會體認:唯有國對國,才可能在任何狀況下,出面為台商處理。
接著,要請對國民黨有研究的學者、朋友們深入了解與思考,從蔣經國先生提十大建設到決定解嚴,是不是早就決定要生根/深耕台灣,視大陸與台灣為兩個國家(只是基於自己父親的關係,不便明說而已)?個人認為,蔣經國先生已經從大陸 「破四舊」、「文革」(1950、1960年代)等種種文化變革,看到兩塊土地的血緣關係早就被切割開來了(請對大中國還有迷思的朋友們深入了解「破四舊」的意涵)。如此再回頭看看、想想現在國民黨的作為。
最後,還是想說,從北歐經驗取經,不是要把其相關政策統統移植過來,還是 要學習其精神與思考模式。其核心的平等精神是不用說了(這是佛法最高的精神與實踐),其次就是他們「民主組合決策模式」所設計出來的政策,從中看到這種環環相扣的思考與設計,真的是厲害無比。
因為能夠多面向思考,才能廣納各種意見與角度,才會看到一個政策可能在各個面向的各種利弊,而能夠針對所需,一一研議出可行的解決之道,能夠不斷改良,以致於一個好的政策能夠長久。不像台灣,把政策當成速食,養成人民要立即見效,也就造就不斷要推陳出新,導致人民最後看到新政策、新口號的反應就是懷疑其成 效、不信任的惡性循環。
如果能吸取這種多面向、環環相扣的思考模式,個人能夠開闊心胸與視野、也會培養前瞻性的思考,組織、企業家、政府則是走向「永續」發展的第一步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