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政策 催生聯盟等民間團體於1月24日共同召開記者會,指行政院經建會日前將民間團體的「平價優質公共托育」訴求,取消「優質」與「公共」四字,化為「平價托育」政策,是以錯誤的方式投入國家資源,無法讓家長安心托育,且會讓國家財政負擔加倍沉重,走上公共資源挹注營利業者的不歸路。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表示,經建會不能迫於業者壓力,便宜行事地拿人民稅金補助私立托育業者,加重政府財政負擔,人民卻得不到方便且優質公共托育,並不能激勵大家願意生育。


     高雄縣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的家長姜詠慧、簡紫晴說,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過程中,比較了私立、公立跟公民共辦的「五甲」幼兒園,最後都選擇五甲。一方面私立學校推銷太多才藝課程,另一方面公立只到四點,不符合家長的需求。五甲幼兒園的老師黃雅雪則表示,她在私立園所工作時,成天都叫孩子“hurry up”,用英文趕孩子做這做那,弄得壓力很大。五甲才讓她回到教育跟照顧的基本價值,協助孩子的全人發展,且家長因為參與幼兒園的自治活動,跟老師互動密切,給幼兒園一種社區大家庭的良好氣氛。就是這種「社區協力育兒」的美好感覺,讓幼兒園的媽媽們相招相攜,紛紛懷胎生下家中的老二、老三!(上圖)


經建會規劃中的「補助私立」措施, 據報導將補助唸私立的2足歲至6歲小孩每個月5000元, 如此若全面補助,需要財源甚為龐大(每年三、四百億), 如此希望將家長負擔降至每個月5000元至6500元。 此項財務規劃,主計處搖頭說籌不出錢,私立業者也說難以配合。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建議,由政府主責,以「公、民共辦」的方式( 而非以往讓政府卸責的「公設民營」方式),結合民間, 利用超低生育率造成的國小和國中大量空閒教室,提供「托嬰(0. 5-2歲)+托兒(2足歲至6歲)+課後照顧」 三合一的全套托育。根據「五甲自治幼兒園」及教育部推動的「 友善教保園所」兩項實驗計畫的實際操作經驗, 幼兒園收托每名小孩成本費用為7000-7500元/月, 托嬰據估計酌增為9000-9500元/月。 若針對年收入在90萬以下(育齡勞工雙薪家庭的平均收入) 之家庭,托兒與托嬰各由政府補助3000元與5000元, 則家長每月僅須負擔4000-4500元。至於收入較高的家庭, 也只須負擔成本費用(即托兒每月7000-7500元, 托嬰9000-9500元)。我們必須指出, 唯有這樣的托育費用水準,才能讓一般家庭敢於生第二胎! 而唯有靠著這些第二胎,我們才能解決生育率低於一的「國安問題」 !


上述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的設計,若以2足歲- 6歲除公幼收托者外之全數幼兒計,0.5- 2歲一以半嬰幼兒送托計,政府所須負擔的硬體整修費用( 即開辦費,以友善教保園所的經驗估計)約100億, 而補助年收入90萬以下的家庭每年所需約150億。


催生聯盟版所需經費不及經建會版的一半, 卻涵蓋了經建會版未能涵蓋的、家長最需要的嬰幼兒托育! 可以讓家長從小孩出生後就能得到平價優質的托育, 無疑才是能夠有效讓人民願生、能養的方案!


臺北市教保人員協會理事長、 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副教授陳淑琦認為, 唯有優質公共托育才能撇除營利考量,回歸幼兒教育的本質。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也認為,營利園所太常用「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迫使家長買才藝課程, 但是公民共辦的民主參與過程, 可以讓家長跟老師一起決定如何教育孩子,實現教育合夥人的理念。 政府應該花心思朝此方向努力,而不是永遠都只有「補助」這一招。


教保服務行動聯盟召集人王淑英強調, 全世界的少子化現象解決對策,都是指向「公共化」, 用非營利的公共服務模式,給家長安心的托育服務。 所以經建會編列政府預算發錢給營利市場,並不是公共化。 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監事、臺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黃長玲也指出, 經建會的思考過於偏向產業化,明顯欠缺女性、 小孩和老人最需要的公共化。


  台灣勞工陣線代表張烽益、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則呼籲經建會,幫私立托育業者「 拼經濟」,卻害小孩、家長、老師三輸,民眾還是不能安心托育。 少子化的關鍵時刻,經建會不能再犯錯。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       劉毓秀
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家長       姜詠慧
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家長       簡紫晴
五甲社區自治幼兒園教師       黃雅雪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               蔡宛芬
教保服務行動聯盟召集人      王淑英
臺北市教保人員協會理事長   陳淑琦
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監事      黃長玲
台灣勞工陣線代表                  張烽益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      謝國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