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室友貼了一張字條,要大家別隨意動熱水器的火量(其實應該是針對我,只是不好意思直接跟我說)。之前,我們的熱水器火量都是設定在最大火(已經轉到底),我雖然也非常怕冷(平時也會手腳冰冷),但每一次洗澡,卻不得不把蓮蓬頭的溫度調在冷、熱水的交界處。雖然如此,仍覺得水好燙,沒辦法沖洗,常常都得調到冷水處,快速沖了身子,抹了香皂,再開水就是冷水,得等好長一段時間,但若轉至熱水閥卻又燙得要命,實在無法沖洗。一陣子下來,皮膚變得極乾燥,甚至會乾癢。於是決定,洗澡前先去調整火量,把它調到中火。洗完後,我並沒有調回來(其實是想要他們知道,有室友是不需要洗這麼燙的水),要洗多燙,自己調。這位套房室友大概受不了每次洗澡都要去調成大火,所以貼了字條。

看到字條後,有考慮以後洗完澡後,依室友的要求,調回大火(因為除了貼字條的室友,還有一位室友也是洗超燙熱水,其餘的室友似乎怎樣都能適應),但是又希望該位室友(以及洗這麼燙熱水的室友)了解,別人有不同於她的需求,不是每一個人都像她(們)洗這麼燙。說實話,也是不希望其他室友因此習慣洗這麼燙的熱水。最後決定留言給室友(也給其他室友參考)。

提這件事是因為室友在字條中提到,她調到最大火仍覺得不夠,中火根本像冷水。忍不住提醒室友:氣候變遷急遽的現象只會越來越明顯,如果現在(這個年紀,室友們都比我年輕)就需要洗這麼燙的熱水(仍覺得不夠),那麼,老年不就很難受?室友們似乎都忘記我們會老?老年,我們身子骨更會大不如從前,那時的耐冷力更差。如果現在都需要洗這麼燙的熱水,那麼,老年不是更痛苦?更何況洗這麼熱的水(天氣回溫後仍是如此)對皮膚並不好。只能建議室友(及洗這麼燙熱水的朋友們),改變習慣,並多多運動。

況且,現在全球就已經意識到能源問題,未來更可能是能源搶奪戰。我們可以,或者說可能,這麼毫無顧忌地任意使用能源嗎?未來的能源,除了價格可能更昂貴外,更可能是有錢也不見得能這樣使用(對環境、對整體經濟活動的衝擊)。如果現在不改變習慣,不斷衰老的我們,我們的身、心,能夠承受這種未來環境因素帶來的變化與調整嗎?大家是否願意為未來多想一下呢?

生活越來越便利後,我們都習慣了立即滿足。習慣了這樣滿足的模式後,接下來,就是覺得不夠、要更多,於是我們就需要更多資源來滿足我們(更不用說業界不斷創造各種、更多的需求、欲望)。但這個環境,大自然,可以提供多少資源?我們能無止盡地要滿足、要享受嗎?

昨天看到環資朋友們針對核能需求的辯論,其中一位朋友提到:如果我們願意退回到二戰前,不騎、開車、不使用空調、不坐飛機、不使用空調、手機、電腦,綠色能源就能支撐我們,否則,我們就需要核能。想來,這位朋友預設的立場是「大家都想要過舒適的現代化生活」。針對「大家都想過舒適的現代化生活」這點,目前也許無以反駁,不過,在諸多環境運動的宣導下,我們也看到不少朋友已經為環境改變生活習慣,願意稍微忍耐些微的不便、不舒服(例如,開冷氣開到27度、少騎車、開車,改搭大眾運輸、自己開始帶環保碗筷等)。

如果我們現在開始調整生活、飲食、消費習慣,面對全球的諸多變化,不管是能源、環境、糧食等,我們都能比較從容地面對(總比等到事情醞釀到不可收拾,全球制裁之類的,才被迫要大幅調整容易吧?!)。簡單說,許多問題的根源出在「習慣」。

習慣的調整,雖說是基於外在環境考量,但仔細一想,其實是為了我們自己老年著想。怎麼說?大家都知道,年輕時,要調整習慣比較容易,如果凡事都要等到驚覺老了、生病了,我們才要來調整,那不是更痛苦?更可能是調整不來?

昨天,老友小蓁跟我分享她去參加的一個課程。簡介的冊子裡,提到全球不少企業 ceo、名人都參加過這種課程,甚至協助推廣。這不是第一次看到、聽到這種課程宣傳。我覺得有趣的是,人到了中、老年,事業有了成就、享受了優渥的物質生活後,可能是開始意識到老、死之將至,可能是仍覺得缺乏什麼而想要追求一些心靈層次的東西,會參加類似的課程。更有趣的是,幾乎所有類似的課程,不管是為了身體健康、為了精神層次,一定都會建議學員回歸到簡單、樸實、健康的生活習慣,然後才可能再透過某些方法達到學員希望的,不管是減少疾病上身、希望有清 晰思辨或進一步修煉。提這個是讓大家思考:自己是否也需要繞了這麼大一圈後,再回頭來調整呢?積習越深,是否有這麼容易改變呢?還是我們願意現在就開始調整,少繞一些冤枉路?

我們都會老。老年怎麼過,取決於我們現在的心態與習慣。

---

祝福台灣國人早日覺醒,悲智增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lle 的頭像
    belle

    北歐─平等─台灣(Scandinavia/the Nordic-Equalitarianism-Taiwan)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