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剛剛在bbs上看到這則新聞,也看到各種噓聲。先提網友們的反應說,如果請部份蕉農轉作,那麼,隔年香蕉價格提高,蕉農又會搶作;或者說,轉作火龍果、火鶴,之後就可能變成這兩樣爆產(舉了屏東的木瓜為例)。雖然頗討厭網友只會噓、看衰,卻又提不出更好的方式,但個人認為高市農業局可以把它當成提醒。高市農業局有心要解決問題,心態是好的,值得鼓勵,只是方向上是否適當?可以先瞭解一下。接著,提供自己的想法,供高雄市參考與思考(我不是學習農業的)。這不是只針對香蕉的問題(因為香蕉問題去年就有類似的狀況),若可能,還有種植檳榔等的問題,因此,若是要解決眼前蕉農的問題,個人的看法是派不上用場,但希望能以長遠思考,來考慮解決這個問題。


剛剛第一件事情先查了高雄市的大學,因為調查研究是重要的。不過,卻發現高雄市的大學,似乎都沒有相關科系?!如此,台灣的農業研究重心在台北與台中?然而,這些學校都在非農業區,忍不住想,我們每年需要耗費多少經費在研究交通費上?這也許是可以反省的。另外,看到高市大學的科系同質性相當高(科技、管理科系居多;高雄有這麼多科技產業?有欠這麼多管理人才?),這應該會造成供過於求吧(更何況,還有北部學生也可能南部發展)?也許高雄人、高雄大學辦學可以再思考一下。再來,秉持著學以致用、回饋在地的想法,高雄市大學若讓相關學術研究貼近在地,那麼,培育出來的人才,能夠幫助高雄市解決實質的問題,在地人幫在地人,讓更多高雄人樂於投入改善自己生活的環境,如此大家都能好好過生活,而非生活在同一塊土地,卻爭得你死我活。


接著,個人想到的是,除了米稻、蔬果、花卉外,也許台灣農民也可以種植中藥藥材之類的?一來,台灣人相信、看中醫;二來,中醫藥材相當昂貴,應該也吃掉不少健保資源。台灣若能自己種,也許能夠在藥價部份減少一定程度的支出?三來,若這是可能的方案,諸多農民各自依地理特性種適當的作物,大家都各自提供國內所需的部份,減少相互競爭的慘況,也就不是這麼需要仰賴出口?盛產當然是沒問題,可以外銷。四來,去年曾經稍微查過(亞洲大學似乎有不少相關的研究與努力?),發現台灣的藥材多是進口居多(98%以上),而且多是從大陸進口。若能善用我們的地形變化(有賴與地質、地理科系合作調查研究),鼓勵大家種植生活所需、又有益國人健康的作物(包括規勸種植檳榔的農民改作有益國人健康的作物),那麼這應該也會提供更多工作機會、讓更多年輕人願意投入?


以上一點突發奇想,提供參考。


還望更多在地人投入思考解決問題,帶出互助、共榮的精神。



祝福台灣國人早日覺醒,悲智增長,能夠以北歐民主組合的決策模式,共同來為國人謀福利,讓國人都能夠安居樂業,掙良心錢,社會安定祥和!

 

----

〔自由時報記者蔡清華/高雄報導〕高雄香蕉種植面積達一千七百公頃,每年六、七、八月幾乎都會面臨滯銷的問題,市府農業局鼓勵蕉農轉作其他高經濟產值作物,包括紅龍果、花卉等,將請專人協助指導農民。

 

農業局表示,旗山素有香蕉王國美譽,然受市場自由化影響,逐漸削減競爭力,目前香蕉在日本市佔率僅剩約三%,高雄市香蕉種植面積約一千七百公頃,約佔全國十二%,排行全國第四位。

 

由於八八風災產地受創嚴重,香蕉市場價格居高不下,災後種植的香蕉今年產量攀上高峰,六月起產量擴大,加上放暑假,少了營養午餐消化產量,香蕉市場價格一路下滑。

 

農業局長蔡復進說,「香蕉每年一到六、七、八月都可能面臨同樣的問題,但在相同的時間點,卻有人賣紅龍果賣到缺貨」。

 

他說,蕉農若想轉作其他技術成熟高經濟作物,如紅龍果、火鶴花等,目前市場仍有很大的空間,市府可請農業顧問專人協助種植。

 

昨天市府農業局安排日本市議員赴內門區火鶴生產區及美濃區香蕉產銷公司參訪,增加日本議員對台灣花卉、蔬果之品質信心,讓他們能在日本推廣與介紹高雄的高優質農產品,以增加台灣火鶴花、香蕉的對日輸出量,提升農民收益。

 

http://n.yam.com/tlt/politics/201107/2011071219405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