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跳脫社會福利只是濟貧的觀念後,回到社會福利的重要性。為什麼社會福利在這個時代重要?目前最直接面對的是:「少子女」與「全球低薪」的現象。也許大家對這兩個詞彙,可能看到就想轉頭。也是,這兩個現象一旦面對了、開始深入後,接踵而來的是憂心忡忡。倘若國家及全民又無良策,只是徒增焦慮。與其沈重且不知所措地活,還不如就採鴕鳥心態。加上,這兩種現象,目前對大家而言,還只是停留在「現象」的層面,亦即,大家還未看到兩種現象所帶來的「後果」,可能會產生以下的想法:自己不見得會活到需面對這樣的問題,也就算了。再進一步,即使有心想做什麼,也常常被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打敗:「這是政府的責任,小老百姓能改變什麼」。

 

以上種種,可能是你我,甚至週邊的朋友常常會有的心態。事情的確可以這樣看,然而,既然事情可以這樣看,自然也就可以「不用」這種方式看。端看我們自己是否要跳脫慣性的思考、反應、與作法。依循慣性原則來觀看事情,一切的思考就交給別人,自己只要順著反應,絲毫不費力氣。如果這樣,我們真的只能任由別人主宰自己的死活,除了自己外,連帶地,可能還有自己的家人等。是否可以不要當待宰的羔羊?為自己、家人、朋友們與下一代盡一份力吧!這麼做,至少離開人世時可以少些遺憾。

 

回歸正題。為什麼少子女與全球低薪現象更加圖顯社會福利的重要?根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200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9.7%15-64歲作年齡人口佔總人口的71.6%0-14歲則佔18.7%http://www.moi.gov.tw/stat/,見表13-15)。而依據經建會〈中華民國台灣95年至140年人口推計(有興趣研究者可自行參閱),到了民國14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佔總人口的37%15-64歲作年齡人口約佔總人口的55%,0-14歲則約佔8%。條列化為:

 

 

民國95

140

0-14歲佔總人口比例

18.7%

8%

15-64歲佔總人口比例

71.6%

55%

65歲以上佔總人口比例

9.7%

37%

 

[95]   幼齡人口:高齡人口= 10.5

[140]  幼齡人口:高齡人口= 14.7

 

[95]   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高齡人口= 7.21

[140]  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高齡人口= 1.51

 

換句話說,假設我們還活得到民國140 (44年後),我們成為高齡人口,我們的下(及下下)一代中,每1個人得同時能養活自己 + 1位老人;如果有結婚,太太又沒工作,那是 1個養 3個;倘若又有小孩,就是 1 個養 4個。依照目前物價飆漲的速度以及低薪資化的結果,一般受薪家庭,如果只有一份薪水,怎麼有辦法1個人養4個? 因此,我們勢必需要國家將稅金用在福利政策上,保障每個國民的基本生活,否則人民很難活下去,更不用談「有尊嚴的」生活。

 

此外,相信大部分六、七年級生通常不希望自己成為下一代或下下一代的負擔。在薪資比不上物價飆漲的情況下,如何能不成為下一代或下下一代的負擔?我們一定需要從現在起,意識到:「全套式」(從幼齡到高齡)的社會福利措施將是我們自己未來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是避免下一代與下下一代負荷不了的解決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