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瑞典社會民主長年屹立不搖的基本因素

 

  • 採取融合而非排除的策略,廣泛跟其他政治勢力共享決策的權力

 

  • 促使瑞典發展出一種特殊的政治風格各種政治勢力藉著對於事件和意見的討論,而達成共識。以致瑞典「既無[別國常見的]草率決策的危機,也無類如封鎖資訊、阻撓議事等粗糙的反對方式」Anton, 1969)

 

  • 但是社會民主政府對民間組織的倚重是選擇性的,偏向勞工組織[社民黨成功原因不見得在此(是在融合其他階級),失敗原因卻是在此(在日後的被勞運單方綁架)。]

 

  • 在瑞典,透過下列方式及程序,民間組織得以與政府共享權力,參與公共政策的決策及其執行。

 

 

設定政治議程

 

  • 在瑞典,政治機會有著開放的結構民間組織可以下列方式將其議題列入政治議程非正式討論書面正式陳述,以及拜會部會首長[比較台灣]

 

  • 這些管道的暢通,使瑞典主要民間組織不曾倚賴遊說之法。[思考:遊說之法對於民間組織的弊害]

 

  • 社會民主政府握有決定將什麼議題納入政治議程,以及以何種方式進行政治論辯的權力。執政者握有最後的決定權,因此應無“責任歸屬的難題”。]

 

 

By Michele Micheletti ( 1995), "Civil Society and State Relations: The Swedish Model"; 劉毓秀評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