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其實是在post完「醍醐語-3」與「難行能行」二篇後想繼續談的議題,不知道為什麼耽擱了。剛好,這次與我二姊碰面,又讓我想起這點。

 

談到無常,很多人可能馬上聯想到的是生命的逝去,因為這可能是一般人最直接且深刻地體會無常。然而,我想談的無常,其實是生活中的無常,不只是外在人事物的變遷,還有人的心思、情感。

 

我父母的婚姻讓我不斷地想,我是否可能像我父親一樣,結婚十多年後,才遇到自己認為的真愛?萬一發生這樣的情況,我會怎麼處理?如果我是我母親那個角色,我又該如何應對?我的處理方式會不同於我母親嗎?思考這一連串的問題,在坦承面對自己後,得到一個答案:「『我不敢保證』我不會像我父、母那樣處理」。在認知這點後,我對於我父母更能同理心看待。

 

那樣的心得再遇上蔡耀明老師所詮釋的「無常」與「變」後,整個串連了起來(非常感謝蔡耀明老師)。原來,這「無常」看似負面,其實是讓人隨時保持彈性、隨時可接變化球,而非只是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

 

一般人會對「無常」產生負面的感受,是因為平常對人事物所抱持的是常、不變的心態,因此,體會無常時,經常就是接受重擊。

 

但是,如果我們將無常真正放入生活中,也就是每一刻都是無常、我們需要隨時隨地都讓自己能夠接受變化球,那麼,面對每一種變化,就不會花太多時間在處理情緒或感受的問題,而能夠快速地找出解決方式。如此下來,我們不但對事情的變化會越來越平靜地接受,我們頭腦也會更靈活、思考更有彈性。

 

以情感為例,如果大家了解自己的情感也可能會變質、或由濃轉淡、那麼,消極面,面對對方的外遇,能比較坦然接受,因為自己也可能是這樣,只是對方先遇到而已。積極面,雙方都能努力爭取、協調並保有自己的生活空間,因為需要讓自己隨時能坦然面對、處理這種情感的變化以及後續的種種問題。

 

在現實面,就不會放棄工作。唯有工作,才能確保自己發生這樣的問題時,能夠養活自己[與小孩]。在心靈方面,則不會一直停留在事件本身,而可能落入死胡同、想不開,因為還需要花心思工作,如果還有要好的同事、朋友,就可能有他們的開導與支持,而能更快地走出陰霾。因為也有可能自己是先變的那方,所以,更無理由要對方一味地遷就自己、妥協與放棄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雙方會更珍惜當下的情份,因為知道無常。

 

其它方面,例如,自己教的小孩目前沿襲了許多目前功利的價值觀,但是,因為無常,所以他們目前所認知的價值觀,還會變化(就像我自己也曾經認為我哥做的一些事是傻事,但後來我也變了)。對於推動這些政策,不會因此認為根本不可能改變就算了,而是知道無常的厲害、它可能帶來的轉變(轉變成何者,就是看努力的程度與方向了),而努力一試。

 

因此,無常,並非如一般人所想的那般負面。相反地,這樣的無常觀是點出事實與現實(可能難以讓一般人接受),但唯有認清事實與現實後,才可能有更貼切的反應、作為與處理。

 

希望人人都能將無常觀融入生活,帶動智慧的增長!

 

祝福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lle 的頭像
    belle

    北歐─平等─台灣(Scandinavia/the Nordic-Equalitarianism-Taiwan)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