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JJ-Bay網友提出:


◎普遍現象


1.有自家幼兒要照顧(不論自己是否是保母資格者)

繼續工作,幼兒托給→親人 →不一定要額外支付費用;專業?


                  →居家保母 →另外支付托嬰費用;專業!?


                  →幼托機構 →另外支付托嬰費用;專業!?


或者


2.離職→幼兒自己照顧→無收入(或自己找些外務來家中做)→政府是否有配套措施(就職婦女育嬰補助)


如果家中有幼兒,又選擇繼續工作,的確有這三個選擇。給親人帶,通常指的是給「父母」帶。大家多少會補貼父母一些,不過,比較可能出現的問題是「教法的理念差異」。另外,也許需要考慮的還有父母的體力是否足以勝任。


就居家保母的選項,的確需要付費,也需要考慮其專業。如果沒有管理系統的資訊,父母們常常需要花很多時間到處打探。而目前推出受訓及其認證,即是用以確保其 專業。費用部份,除了政府提供的補助外,目前許多地方都偏高,這時也就需要管理系統發揮功能;根據物價水準,與保母們協商價格(否則,保母費用太昂貴的結 果是,多數家庭選擇不生小孩;後果是:保母最多只帶一個小孩,或是沒小孩可以帶的慘況)。


如果小孩是0-2 歲,父母可選的幼托機構,就是托嬰中心了。價格部份,與保母的價格似乎差異不大。比較需要考慮的是,托嬰中心本身的營運、相關設施是否合法、其人員配置及 其資格等。由於托嬰中心需要有場地才能營運,怕的是,萬一房租本身就很昂貴,那麼,為了節省行政成本,托嬰中心可能縮減人力開銷(例如,僱用非幼保相關背 景人員或減少人事僱用)。如此,照顧的品質就可能大大打折。


加上,若幼保人員的待遇不高而必須再兼另一分差事(目前所知的許多縣市幼保人員「實際」薪資,都只有勞基法規定的基本薪資,或甚至不到),這照顧品質自然就會有影響。所以,我們也需要將幼保人員薪資與福利等納入考慮,畢竟他們是照顧小孩、與小孩接觸的第一線人員。


再來,如果個人「可以選擇」離職,在家自己帶小孩,這表示他們的經濟環境許可(只依賴一份薪水)。許多傳統的女性,大多是因為沒得選擇(包括家人的期待), 只能待在家裡帶小孩,順便兼家庭手工。不過,時代在轉變,隨著教育水準的提高,現實生活情境的差異,諸位女性朋友的可能選擇,就不再只是傳統模式。


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也是許多女性朋友可能忽略的地方:如果自己過不好,自己帶的小孩其實是不可能好好長大(這指的主要是心靈發展,不單是物質層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lle 的頭像
    belle

    北歐─平等─台灣(Scandinavia/the Nordic-Equalitarianism-Taiwan)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