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政府如何取信於民呢?怡如在「瑞典與台灣廉政體系之比較」為我們點出,瑞典政府透過立法,達到「資訊公開、透明」,甚至「還制定了行政程序法,規定利益衝突、確保行政和官員的中立。議員和官員一旦當選或就職,就必須申報其所有財產狀況及收入來源,還必須申報他們所代表的利益團體,以避免在制定法律的過程中發生利益衝突。」(黑體為我個人強調;另外,雖然台灣也制定了行政程序法,不過,台灣執法不嚴,導致人民對政治人物、政府的信任度不斷降低、甚至到了失望的程度。)


此外,設置「監察使(監察使的英文是Ombudsman便是沿用瑞典原文;瑞典是第一個設置監察使的國家)也是防腐、確保政府機關及職員遵守國會之法令及其相關規程,並依法履行其職務的重要機制(在亞洲國家中,香港、日本也都有類似的機制;台灣呢?)。詳細的分析與解說,還請參考瑞典與台灣廉政體系之比較」,<北歐觀念劇場>。


---

補充:


政治冷感,在台灣算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甚至蔓延到對我們的根本民生議題;甚至只要提起,就被人譏笑:「何必談這麼嚴肅的議題?」這個問題的根源,可以說是源自於國人對政治人物、對政府的不信任,導致我們對自己生活環境、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議題冷漠、憤世嫉俗。然而,北歐國家讓我們看到,人民相信政府,所以,他們關心相關議題、願意積極參與,他們相信社會參與可以改善自己與國人的生活。這麼提,並非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心態。相反地,這裡所談的北歐理念,都是抱持著「相信我們國家、我們的生活環境,透過我們的努力、參與、虛心學習他人的長處,會變得更好。」


---

感謝怡如的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