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之前特別注意到chialing學姐提供的小路比溜滑梯的照片,所以看到朋友分享的這張時,倒是嚇了一跳。怎麼說呢?

請大家先看chialing提到瑞典遊樂場裡的溜滑梯:

http://blog.yam.com/chialing0302/article/14651975

其實之前yuhsiu去瑞典也有拍回類似的照片:

http://theater-of-nordic-ideas.blogspot.com/2008/10/part-i.html
(只是剛好學姐在那裡,就讓大家再看一次)。

再看看畫作中,古代的溜滑梯:

http://picasaweb.google.com/rusin.leo/TheMetBuddhaBodisattva#5335146649231596402
(感謝Ariel的分享!)

大家是否注意到某種程度的相似性?

溜滑梯本身都好寬,而且兩邊的扶手都很低(幾乎沒有),也許某種程度上顯示了古代對小孩的教育態度早已就是現在北歐的精神?

這樣寬廣且低扶手的溜滑梯,似乎傳達了:與其說過度保護(例如,量身訂做,且一般 瘦大人坐下去都會卡住的溜滑梯),不如讓小孩們去探索、冒險、學習身體平衡、從經驗中調整身體姿勢、從中保護自己。這樣才是一種真正的生活學習,從身體到 大腦的統合、平衡作用等,到學會怎樣的姿勢是安全的 ——知識與經驗融合吧?!

換 句話說,在這樣的設施設計裡,不只是玩,可能更重要的是小孩自身的探索與學習。要玩這樣的溜滑梯,可不是別人告訴妳/你(也就是知識傳遞)就可以放心去 玩。更多時候,是要自己去試、試過後調整、觀察其他小孩的方式、思考、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與姿勢。再確保安全性後,才真正放開去玩(愉悅)、甚至開始姿勢 的變化(創意?)......。

一點小觀察,供大家思考:)

===
p.s.
1. 需要聲明的是:這裡所指的「教育」,並非狹隘的「知識傳遞」,而是「生活態度的養成與學習」。

2. 由於這只是個人從這張畫的觀察心得,若有擅長中國繪畫的朋友們,也歡迎分享自己的觀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