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這篇標題可能會令許多家長看不下去、育兒專家受不了,甚至可能說,他不是也是一個教育專家,難道他的話就要聽?對台灣父母來說,他所提倡的教育 態度,的確是很難。因為我們都怕犯錯,也才有成語說,「一失足成千古恨」,隱含的就是這種犯錯後的極度懊悔。不過,我們也有成語說,「人非聖賢,孰能無 過?」既然是聖賢才可能無過,那麼對小孩,一個還在學習社會成規、社會要求的小孩,我們就要以聖賢標準來要求她/他,不是過於苛刻嗎?


況且之前不少社會新聞都報導過,高學歷、會唸書是一回事,當他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民胞物與」的核心精神未被納入他的學習重點,他所學的這些知 識,就會成為他自私自利、強取豪奪的工具,甚至,不順遂時,可能將這些訓練用作謀害他人、傷害社會的利器(這種冷靜、無情、精細設計的犯罪,這是欠缺這套 「民胞物與」的價值觀)。幾次這類駭人聽聞的報導,父母們都應該自我提醒,教育小孩,到底什麼是核心。


報導中的這位教育人士所提的,用在台灣情境就是,除了唸書外,其餘的事情幾乎都不讓小孩碰,或者說,要小孩別試,例如,在國、高中階段,交了男女朋 友就考不上XX。難道我們的人生就只看到大學為止嗎?上了台大,後半輩子就不用愁了嗎?俗語不是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蓋棺才能論定(如果有學習佛法, 則是看他是否好死呢)。因此,一個的人成就,不是在這個一時半刻就見真章。父母們、師長們以及社會大眾需要瞭解的是,不少小孩就是「大器晚成」。他們就是 需要這樣迂迴、嘗試、摸索,從中走出自己的方向;一旦找到,他卯起來努力的程度,是很驚人的(目前看不到這樣,就是在小孩選擇迂迴、嘗試、摸索後,所有週 邊的力量給的都是負面的評價、否定他的人生);或者,在這樣的迂迴、摸索後,小孩能夠深刻體會大人的用心。


再者,適度鼓勵小孩嘗試,也是讓小孩學習負責任:在聽取別人的建議後(大人仍是需要適度提供意見),仍是選擇了某種方向,就得自己負責任,怨不得任 何人(但這不是落井下石似地怪小孩都是他自己選的,而是在他經歷這樣的體會後,能夠接納、並提供他支持,鼓勵他從中走出一條自己的路)。這種負責任的態 度,影響的不只是他個人,日後他的工作、他的家庭、長輩、晚輩,他的社會責任感等。


對著台灣父母、師長、社會大眾,我自己只能說,真的需要想清楚,除了這些知識的學習外,學習這些知識的目的何在,就是核心關鍵。對於選擇親自體會人 生的小孩,我們也真是要佩服他們的勇氣,因為從大人的角度、多數人走過的路程,我們可以預見這一路走去可能無比坎刻、崎嶇,但是在父母、師長的分析之後, 他們如果仍堅持這樣走,而非出自與父母鬥氣、反叛父母,我們就該佩服他們的勇氣!適時地提供他們意見、支持與鼓勵吧。


也希望各位父母瞭解,這社會需要各種不同行業,大家才能好好生活下去;當一個工程師是賺很多錢、可能會到處宣傳買了一兩棟房子(這是我不時會聽到 的),可是如果各位父母瞭解到,這真是賣命,犧牲的是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品質、與家人、小孩的相處時間,可能還得提早面臨各種疾病(還請各位工程師見諒, 這實在是有必要讓父母、小孩們瞭解到這樣的生活現實,尤其是在台灣、中國的環境),你們真的會希望小孩選擇這樣的生活嗎?還是回到古人的智慧,可以有一技 之長,好好過生活;至少就小孩來說,小孩知道爸爸是什麼、媽媽是什麼,而不是像過著單親家庭生活?

 

-----


育兒專家太多 家長不必盡信


【編譯魏世昌整理報導】根據專家的教育指南教養孩子常讓父母覺得壓力爆炸,不堪負荷。但一名教育專家反其道而行,告訴家長別太相信這些「專業說 法」。


根據《路透社》報導,澳洲臨床心理學家奈傑 爾.拉塔(Nigel Latta)在新書《政治不正確的育兒法》(暫譯,Politically Incorrect Parenting)指出,目前市面上太多育兒書籍和建議,資訊極度混亂,家長應忽略這些資訊。


他呼籲家長,可以換個角度思考,讓孩子在錯誤中學習,放輕 鬆看待教育過程,才不會適得其反。


拉塔育有2名兒子,分別為10歲與7歲。他除了暢銷作家的身份外,還是一名澳洲當地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專門研究兒童的行為問題。


擔心太多 適得其反


他表示,大部份的家長對孩子的教養反應過度,成天憂心種種有害的因素。不過,要成為更好父母的第一步是拋棄這些不必要的擔心。「其實我們不需要那麼 多建議,生活當中已經充斥太多建議了。」


拉塔表示,他能理解現代父母的求好心切,但在Google上 頭搜尋相關教養建議, 竟出現高達260萬筆資料,甚至有資料說如果不用某一方法帶孩子,他們會變醜、變笨、未來找不到像樣的工作。「其實人們冷靜點就可以解決一切了。」


他表示,約在1980至1990年代,「現代教養經」的意識形態開始植入父母心中。但父母的多疑大都未有事實根據。他認為,生產嬰幼兒產品的公司也 有責任。 「許多公司生產了許多父母們壓根派不上用場的東西,像是特殊寢具與先進的折疊嬰兒車。」


家長的擔心最後轉嫁到孩子身上,最後造成孩子更加憂慮,大 大降低表現力。「我們都已成為偏執狂父母卻仍不自知。從商業觀點來看,還有擴大的趨勢。因為父母不斷的購買教育商品。」


壓力全到了孩子身上


他表示,當涉及兒童議題時,許多人就變得膽怯、反對冒險。 「但實際情況是家長們表現得越激進,孩子傾向表現的越差。而家長表現得快樂些,孩子也會受到感染力。」拉塔對家長喊話,為人父母者應不惜任何代價保持清 醒。


不過,這些幾近瘋狂的教養狂熱趨勢有無解決方式?拉塔建議 家長,放心讓孩子們犯錯、讓他們跌倒,即使他們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也沒關係。而最重要的是,要相信他們,也相信自己。他在書中表示,現在一切變得非常複雜,許多原本非常簡單的快樂都已逐漸腐 蝕。而這全都導因於家長們的害怕、焦慮與自我懷疑。


「還有一個問題,我們太常引用某些錯誤方式而把事情搞砸。『身為父母』這便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就像我們必須容忍孩子,他們也必須容忍我們,這是相對的。」他表示,若孩子撐過了這個時期,他們必定也在這當中成長不少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03/131/26rnm.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