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註:從國三小媽媽事件,到校園反霸凌的宣示活動。問題究竟出在哪?我們是否抓出了問題核心?在小媽媽的事件報導中,其中導提到,她懷孕的事情父母怎 麼不知道,師長、週邊的人怎麼沒看出等。這件事情其實突顯了,孩子要好好成長,只依賴家庭、學校老師是不足的,我們需要良好的社區/社會支持網絡,讓家庭 與社區/社會能夠相輔相成,讓孩子好好長大,有各種支持網絡,當一者失能或使不上力時,其他可能替代或補強。


罷凌事件也是。國中、小霸凌事件,不是都出在自己學區(跨區就讀問題也是需要處理)?這突顯了什麼?我們的社區功能不彰。前兩天的讀者投書提到,社 區不是只是翻修建物。是的!社區的價值何在?是大家對自己生活環境的情感記憶,是社區內家庭的情感交流,共同在該地區的生活記憶,這是與人息息相關的,是 溫暖的;尤其對小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基於生活在同一個社區,希望社區安全、希望自己家庭能夠在這個社區好好生活,大家因此有共同努力的目標;也基於此, 社區內家庭的聯繫與互助功能就會發揮。這種社區功能要如何發揮?是社區內有能力、高社經地位的家庭能夠帶頭發揮的,因為多數家庭花在工作、支持經濟的心 力、時間,就已經佔去大半,根本無多餘精力。


有能力、高社經地位家庭如果願意做,這對自己的小孩也有幫助,又能協助其他小孩,讓社區裡的家庭能夠安穩生活,如此,生活在社區裡不是更安心?對於 自己生活環境又能盡一份心力,在社區也能贏得名副其實的支持,也許日後自己或下一代可能會出來為民服務,自己的社區不就是一個最好的範本、支持的力量?!


此外,就預防性功能來說,中、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小孩也經常是被霸凌的對象。為什麼?就精神分析來說,最容易激發攻擊欲(霸凌也是攻擊欲的展現)的情 境,就是自己的identity(身份價值認同)受到威脅。在校園霸凌的例子裡,相對於這些家庭的小孩,其他小孩的生存價值,在社會價值觀裡,是被否定、 是被比下去的,他們要如何肯定自己的生存價值?他們最容易想到的方式就是集結類似的同儕,霸凌那些會讓他們被否定、被比下去的小孩,從中感受到自己生存的 價值(當然,霸凌還有可能因為金錢、物質享受等動機,但這些不就還是社會階層造就的問題?)。


因此,如果中、高社經地位父母願意協同社區內其他有能力的家庭,一起協力合作來為自己生活的社區努力,這不但是自己孩子的福氣(父母示範了處理問題的典範)、也是其他家庭、小孩的福氣,更是社會的福氣。不只如此,社區價值,不就會在這過程中形塑?!


總之,孩子要能好好成長,只依賴家庭是不夠的。一定也要有良好的社區/社會支持系統。若能從小孩小時做起,對小孩、家庭、社區、社會,更是兼具預防與價值創造功能。


(以上純屬個人言論)


祝福台灣國人早日覺醒,悲智增長,能夠瞭解自己與社區/社會息息相關,願意透過民主組合決策模式,一起為自己與社區/社會努力,讓大家都能好好過生活,更是讓孩子好好長大。


----


這麼多團體、組織一直在推動托育公共化精神——「社區大家庭、不缺一雙碗筷」,用意也在於此;透過孩子共享(孩子學習人際互動與社區內其他不同家庭 背景的小孩相處、建立情感),降低貧窮家庭再循環(預防性功能)、凝聚社區內家庭的力量,相互協助,也聯繫起社區內家庭的情感。


----

「學者:搶救社區 應找出真正價值」


彩繪老舊建物成為風潮,台南社區大學校長、成大中文系教授林朝成表示,彩繪及藝術造街確實有聚焦效果,但最重要的,是要讓大家知道保存舊社區的意義與價值,才能讓老社區永續、再生。


林朝成也是社造專家,他認為彩繪是一種美化方式,就像過去校園圍牆、台電電箱都以彩繪美化,可有效吸引目光,「但想永久保留社區,不是光靠彩繪就行」。


「社區居民間更良好的互動,透過一系列的活動企畫與創意,才能真正讓老社區起死回生」,林朝成說,彩繪老社區成為一種「流行的搶救方法」,但絕不是唯一方法,要能找出「社區間真正能讓人感動的事物」,社區重生的凝聚力才能持久。


「美的事物總能吸引人」,不願具名的成大建築系教授也認為,彩繪藝術是一種美、自然能吸引目光,但想保留社區,最重要的是找出社區值得保留的價值。


部分學者對彩繪風行,還有另層顧慮,擔憂會掩蓋老舊建築原有的形貌與美感,「除非彩繪後能清洗,否則不認為彩繪是找回社區價值最好的方法」。


【2011/02/14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6150340.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lle 的頭像
    belle

    北歐─平等─台灣(Scandinavia/the Nordic-Equalitarianism-Taiwan)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