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了經建會認定「外勞會促進婦女就業」想法,發現有社會學學者雖然從事的是家庭、勞工、人口等社福議題研究,卻是從經濟學、企業雇主、階級制度中的上層階層角度思考,例如在「保障本國勞工權益」的論述架構下(獲取大眾的共識),提了各種引進外勞的問題(看起來都有道理),卻又夾帶著引 進外勞不見得排擠本勞」,「引進外勞可能的好處」等論述(支持引進外勞應該才是其個人主張)。這種論述方式,對大眾來說,就會變成聽起來似是而非,難以辨 認。雖然事情沒有絕對的利或弊,分析利弊也是社會學論文的寫作方式,但我們必須要看出其最主要的立場為何,才會知道自己的選擇到底助長了什麼意識形態,帶來哪些可能的效果與衝擊,合力形塑了什麼樣的社會。


最後只能說,祝福台灣能有更多有良心的人進入決策機制(這已經不只是專業問題,還要有良心)。


祝福台灣國人早日覺醒,悲智增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