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 久以來,政府/社會當將育兒視為是個別家庭[延續]的問題,任由托育高度營利化,導致今日少子女化,即使不少官員跳出來說(還是不願意承認生育率降低)或 報導試圖說明,台灣女性生養小孩的數目並未減少,問題出在晚婚、晚生。但如果大家仔細看、好好想,大家便會發現,這些問題還不是就是環繞經濟因素上?怎麼 說?根據之前的調查,多數女性晚婚的主要理由是遇不到理想的對象。許多研究都會推論說,因為現代女性的教育水準高,追求自我實現,因此,不願意為了家庭、 小孩放棄個人的職業生涯(這種類似的說法,有的是持平描述,但有些研究學者及報導隱含著責怪婦女的語氣,認為婦女自私,不願意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但事情 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們反個立場來想,也就是從傳統女性的角度來想,就會發現問題的癥結是一樣的:養小孩真是太昂貴了!


設想我抱持著傳統家庭觀、傳統性別分工(男主外,女主內),那麼找對象時,一定會 考慮對方的經濟條件。對方如果沒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只能養得起我(同時還有一堆貸款;每天都得努力東省西省,弄到老是讓人覺得是佔人家便宜,成為人家心裡 的奧客),那麼我怎麼可能安心當家庭主婦?


再者,男性會挑女性的外貌、年紀,女性何嘗不是(大家同樣都被這個強調外貌的廣 告、媒體洗腦;女性看的電視、廣告,可能還比男性多呢,因為不少商品都是針對女性)?適婚年紀的女性(要特別說明是「適婚」年紀,過了這個年紀,不少女性 的考量又會不同)並不會對方有經濟條件,而不管外貌、年紀,特別是年紀(想想女性的平均壽命都已經比男性高6.5歲,萬一挑一個年紀大十歲以上的男性,那 老年不就要孤獨很久?)。因此,不少適婚女性挑對象都是希望與自己年紀相差不大的男性。


如此,我們也就需要反過頭來問,一個適婚年紀的男性,在這個年紀具備了什麼條件娶妻?基本應該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若要在要求高一些,要有自己的房子、車子等,那麼一 個沒有家世背景的男性要奮鬥多少年,才可能貸款買了房子、車子?月薪除了付貸款、生活開銷外,還有多少薪水養小孩?養小孩,可不比過去隨便養、隨便都長得 很好,總是有一堆商品、廣告的對象就是小孩,誘惑著特別是想要提供小孩「高」品質(=高費用)教育的父母,如此下去,可得預備多少教育基金呢?而且,養小 孩可不是三、五年就了事的。養育小孩長大獨立所需的時間,依台灣父母寵愛小孩的程度,恐怕與付房貸一樣長(可能還更長)。養育小孩的費用,會不會比房貸低?這就看人了。簡單說,若是再抱持傳統家庭、性別觀,可能要到40、50歲才立了業,成的了家(偏偏到了這種年紀想娶年輕適婚女性,人家也不見得會要, 因為覺得男方太老了),這種壓力,不少男性應該都比我還清楚瞭解


還望大家換個立場、角度想,便會發現問題的癥結是一樣的(不知道為何這麼多官員,就是拒絕面對現實,老是只是看著調查數字說話,真的需要請這些官員走一趟學校,看看各個學校簡班的情況,面對「外在真實情境」):晚婚、晚生的問題癥結,經濟因素還是最大的主因。


造成經濟壓力有多重面向,其中之一當然就是托育費用。對 於關切婦女與兒童發展的我們來說,我們認為需要推動托育公共化。回來問題:托育為何是「公共利益」、「公共議題」?因為兒童的身心發展,牽涉到一個社會的 存續。大家想想,如果整個台灣的托育環境還要繼續「惡性競爭」,老是要把別人比下去,不管別人生路,這樣人位處高階,掌握決策能力時,如何跟他談社會責任(法律可能也無法約束,因為這樣的人應該早就將法律漏洞研究得很清楚了)?社會責任牽涉的面向很廣,可以是對社會價值觀的形塑,勞資關係、環保議題等。大家試想,如果是這樣環境長大的小孩,會成為什麼樣的主管、什麼樣的雇主?對社會、對其他階層、對環境又會是什麼態度?長久習慣惡性競爭,可能自然而然認為別人不如他、別人的處境是因為不努力吧(忽略了原生家庭階層差異所造成的可用資源差異)?!


在此想特別針對關心環保議題的朋友們(很早之前就想寫,但一直停停寫寫的),因為不 少關心環保議題的朋友,從各種角度看,都認為台灣人口減少是好事。說實話,對於全球人口爆炸可能造成的各種環境問題,個人無話可說。問題出在,如果現在不 管,就真的會不斷減少(而且是遽減),最後就是一個老人國。如此,想請問持這樣看法的朋友,這老人國該如何運作?依照台灣這樣的職場勞動、飲食模式,老年 能夠沒病痛者有多少?有了病痛,誰照顧?自己已經有足夠的退休金支付所需的照顧與醫療費用了嗎?(還得考慮物價呢)屆時,誰管得了環境保護呢?更不用說,關切環保,一定會談到「永續」。沒有「承先啟後」的mindset,能談出什麼永續觀呢?因此,不管是為了自己及家人的老年,或是為了自己關切的議題、理念,個人都希望持這種觀點的朋友們願意深思,瞭解這中間的環環相扣。


此外,由於目前台灣的托育就是不斷惡性競爭(從出生就要競爭、要贏別人,最後有好的工作、賺大錢),對於生長在這樣環境下的小孩,要跟他談「人與自然」共生、尊重自然、愛護自然,最後結果恐怕就像我們的四書五經教育,求學階段很會考、很會寫、很會說,但為了賺大錢,還是選擇傷害大自然、不顧生活在這塊土地其他人民的福祉權益啊!這難道是各位希望見到的?


如果我們願意好好想想我們自己關切議題的各種環節,我們就會發現,公共化是很必要。雖然上一篇(「「公共化」 ≠ 公立、公有,亦非單純政府責任)主要是以「托育公共化」為例,但從釐清公共化的意涵後(「公共利益、公共參與、公共管理),相信大家會發現,許多與社會存續習習相關的議題都必須推向「公共化」。舉 例來說,關切環保議題的朋友們,應該要積極爭取在行政院環境資源部,設置一個「民主審議委員會」(讓民間組織相關代表進入決策與審議),讓環境除了「資 源」外,還有「環境保護」的角度;在環境相關的政策出爐前,就能夠先在審議過程中,提出問題、借助大家的力量,解決問題,如此才能在「前端」作業就先防止 不良政策產生,而非等到法案/條例出爐後或上路後再抗爭、反對。這兩種,哪一種比較能夠真正防止問題,解決問題?就請大家想想了。


還望大家即使是從不同的議題出發,卻能夠互相支持,因為許多議題都是環環相扣,只是著力點不同而已。也希望透過大家相互支持,能夠一起push政府釋放出參與決策與管理的管道,讓大家能各自在這些關切的議題上努力,也讓台灣的政府能夠好好運作。



以上,提供大家參考。歡迎提供不同的想法與思考,腦力激盪。感謝。

 


祝福台灣國人早日覺醒,悲智增長,能夠實踐北歐平等的精神與民主組合的決策模式,共同為所有國人的福祉奮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