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能留言了、連剪貼都很麻煩、難用的後台.....為何越改越難用?(原來這應該是放在留言區,卻變成一篇之首段...真是...; 剛發現,痞客邦故意把這行字變小)之後應該會更少用此blog,減少個人部份的發言,多在北歐觀念劇場分析吧。


回到正題,繼寫完「開放低薪白領外勞」效應(也就是上一篇,「中小企業要字掘墳墓嗎?支持「開放白領外勞」?」,主要以中小企業的角度思考「開放白領外勞」的影響)後,個人覺得除了努力讓雇主了解這(相關)政策造成的環環效應外,也需要以其他方式同步進行(雖然結果恐怕是多年後才可能顯現),徹底改變台灣勞工未來命運。

這是某次聽新一(陳奕齊)談話時聽到的一句話,個人認為有道理,雖然個人立足點及內涵等可能跟他不同。當時他只是提到,並沒有進一步說明(因為那時的議題重點似乎不在這兒),剛剛試著找出來來源,直接引他說的話,但一時找不到,只記得大概,故就記憶中的大概,輔以自己的思考與分析說明之,還請讀者見諒。那句話大概是,台灣的經濟思考太過單一,此句話放在他自稱左派立場來看,此經濟思考太過單一應該就是指自由放任經濟模式。的確,我們的經濟學者多是留美(芝加哥學派為主?而且可能多是有家世背景小孩留學?),且談經濟政策(雖說是國家政策但)多是從資方的立場來看,以致於都是在拼GDP,而非真正從國家社會整體考慮之。簡單說,這樣的經濟思考模式會造成在經濟政策上,完全無法在第一階段就將勞工立場考慮在內(也就是兼具「預防性」功能之經濟政策),因此而衍生的勞工相關問題,就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態度面對,輔以殘補式福利處理之。

因此,台灣經濟若要徹底更新,需要有關注勞工、勞權但卻是研究經濟之學術人才,才可能與以資方利益出發之自由放任經濟派抗衡。以勞工、勞權為出發研究經濟,會將資方立場、政府立場考慮在內,就能降低、減少勞資對立、衝突的雙輸局面。接著,若能在台灣取得一定程度的論述及影響力,就能逐漸弭平長久以來的勞資對立、衝突,讓勞資雙方能夠稍微多為對方著想、考慮社會整體及長遠未來發展,各退一步,願意坐在談判桌上好好談。同時,教學培養國內人才有類似的視野,讓社會得以永續。這是為台灣15-20年後著想,也是從更長遠來看,鼓勵年輕一輩,為台灣未來著想,有興趣、有使命、有深切關懷者,能夠投入、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自我培養,否則,我們多只能從勞工、勞權NGO的立場發言,而且多只能在第二階段爭權,最後可能仍是一無所獲(因為勞工始終無法真正團結起來);這實在是長年來勞工運動的困境。唯有從上到下,都有足夠的影響力,才可能降低、減緩自由放任經濟常年來所造成的衝擊,然後開始有轉型的可能。

除了為台灣未來考量外,強調這個主要是目前這種經濟思考、模式所衍生的問題會不斷累積、擴大,加上相當多勞工本身的基本觀念有問題,鼓勵青年創業政策可能造成的後續效應,及因應工業4.0(暫借用詞)時代來臨,以及不徹底調整經濟思考模式(即,讓計劃經濟模式與自由放任經濟相抗衡),勞工只能在自由放任經濟模式中任其擺佈,辛苦抗爭,爭取微薄的權益。了解現在的勞團組織光為了目前的經濟政策,與政府、資方周旋就疲累不堪,恐怕無力考慮未來,故此篇主要是呼籲年輕一代,特別是關心勞工、勞權的朋友們,要真正幫助勞工改善勞權,這絕對是另一條重要且必要的道路,需要有人願意花時間、放眼未來,投入於此。


祝福台灣國人 福慧增長,能夠以北歐民主組合決策模式,共同為所有國人的福祉奮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