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組織的正式評論 (commentary或referral)
-
另一根支柱是眾多民間組織對於政策研議委員會或政府部門之政策方案的正式書面評論。
-
民間組織的正式書面評論扮演重要的角色,包括:
-
影響政府長期計畫或決策
-
被政黨引用於其國會辯論
-
部長們援引其觀點以作為起草法案的依據
-
(對社會大眾、傳媒、內部會員等)標示民間組織的意識形態輪廓[比較:台灣民間組織常面臨的角色與立場模糊的困境]
政策執行委員會(committee,或 lay board [非專家委員會])
-
政策執行委員會提供政策相關專長、相關民間組織的代表性,以及市民社會對於政策周詳性的評估。
-
民間組織對於政府政策的接納,被視為政策能否成功執行的關鍵性因素。出於此種體認,瑞典政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始邀請民間組織參與其政策執行委員會。
-
政府選擇性邀請民間組織參與各項政策執行委員會。
-
與政策相關之組織常受邀為委員之列,而且,立場相對立之組織常常一併受邀約,此為瑞典組合主義的特徵之一,其效果為:執委會的決議通常是相關民間組織之間互為制衡、妥協的結果,顯示的是民間組織擔負社會責任、調和其成員利益與政府立場的能力。[後來此種功能何以逐漸喪失?其影響為何?例如:Lund市的照護措施決策]
委辦
-
權力分享的另一個方式是將公共責任委託給民間組織辦理。民間組織因此被賦予執行公共政策的公權力,也同時得到政府的撥款。民間組織往往展現相當的能力,顯示足堪大任。譬如,農民組織受委託負責管控部分農產品;公權力的委託發揮了促使農民組織建制化並建立其正當性的作用。[公共政策委託民間組織辦理,發揮了促進民間結社及自治的功能。其正面影響。]
-
民間組織被邀請派代表出席中央政府諮詢委員會、公聽會、縣市及鄉鎮的各種會議。
By Michele Micheletti ( 1995), "Civil Society and State Relations: The Swedish Model"; 劉毓秀評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