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治理的難題
-
當民間組織,尤其是勞資組織,參與政策的研議時,主政者就會面臨難以達成共識的困境。[不如此做就會較容易達成共識嗎?顯然並非如此。這是在組織僵化、不能面對現實進行調整時的情況,而非本質上即如此。作者意識形態的問題。 ]這說明何以當關係到稅制、農業政策、政府組織改造等議題時,主政者乾脆不邀請一些組織參與政策研議。
-
民間組織和政府的接觸是很頻繁的,1988年一項研究顯示,社民黨政府的部會首長有67%平均每個星期至少會見一個民間組織代表,有13%每天都會接觸到民間組織,唯一的例外是財政部。民間組織改革福利國家的企圖很受公務人員排斥。[組織體質惡化、不能面對現實並負起社會責任時,就會變成「要求的機器」,其參與組合主義機制就會失去正當性,變得惹人嫌厭。可知推動民主組合應注意:1. 參與層面要夠大,足以包含相關議題領域的各個面向, 2. 參與的組織要民主化且具有社會責任感。 ]
By Michele Micheletti ( 1995), "Repluralization and Resurgence of Swedish Civil Society"; 劉毓秀評述。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