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國人的社區意識是慢慢地在生根、成長,雖然速度可能不快,但總是在成長! 從之前類似的報導到現在這則,感覺就像是看到一個小孩從爬到站了起來一樣,雖然還站不穩、還需要扶著或撐著東西才能站起來,雖然是可能站沒兩下又坐了下去,但總是學會站了起來,是吧?!

 

這樣的進程總是值得欣喜!我想,如果把觀念倡導、意識的提昇看成是陪伴小孩成長的過程,那麼,我們需要的是更大的耐心,更多的鼓勵,還有最根本的就是:相信國人是辦得到的!

 

希望大家也常常為自己生活的週邊環境盡一份心力。

 

----

〔記者盧賢秀基隆報導〕偏遠山區或暗巷經常被人亂丟垃圾!基隆市文安社區和書院社區,發動社區的志工,清除垃圾種植花木,改造為公園,化髒亂為民眾的休閒地。

 

文安社區成功一路十四巷口,以前民眾都把家裡不用的桌椅等廢棄物堆置在這裡,雜亂無章。社區居民靈機一動,將廢棄物清除乾淨,闢建了一個小水池,在水池裡養一些鯉魚、烏龜還有水芙蓉等水生植物,過路民眾不好意思再丟垃圾。

 

居民擔心池裡的魚被摸走,於是居民輪流看守水池,早起運動的居民和晚睡的居民,主動到水池旁走動,宵小就不敢妄動。民眾每天換水、清理水池,有的負責買飼料餵魚,小朋友更加興奮了,每天下課經過水池,都會看看魚兒、烏龜,小小四坪左右的生態水池,成為社區居民生活焦點,不僅讓社區環境變好了,也活絡居民的感情。

 

在中山高隧道路上方的獅球嶺,是進入基隆市的一個門面。山腰上有兩塊國有財產局土地,將近二千平方公尺,長期被人堆置廢棄物及亂丟垃圾,宛如一個小垃圾場。

 

三年前書院社區發展協會認養土地,發動社區居民及義工,將垃圾清除掉,並向林務局索取苗木,種植桂花、松柏、金棗、蔬菜等。

 

居民把家中的剩菜、果皮等廚餘,拿到環保公園做有機堆肥,做為花木的肥料,居民還收集雨水來灌溉,全都是天然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分送居民享用。不僅將垃圾堆變成民眾休閒公園,也是最好的環保教育園地。

 

source from: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31/78/10aq7.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