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記者會後,一位配戴著立法院證件的中年男子,看到我跟小小孩在玩(那天 有五甲的媽媽們帶小孩上來),走過來跟我說:「妳知道崔xx(某位明星的名字)嗎?她媽媽幫她帶小孩時,都很緊張.....妳知道,小孩精力旺盛。有一 次,小孩玩著玩著,就從她頭上這樣摔下去(先生還比了動作),她就覺得很愧疚.....我忘記自己回應什麼。我想,他應該是從祖父母的角度告訴我:這套托育制度有必要吧?!想想,各位年輕父母覺得小孩給父母帶很放心,但可能忽略了父母帶小孩也有壓力,因為也可能發生各種意外。


今年過年,大姐帶小孩們回家過年。大人們在一樓飯廳聊天,小孩跑上跑下的,因為樓 上有幾隻可愛的小狗,外甥與外甥女每年回來都會去跟狗狗們玩,今年也不例外。今年,外甥跟狗狗玩著,跑來跑去,結果手受傷(手腕關節突出來),坐在地上, 一直哭喊痛,我們上樓去看才知道。由於很痛,外甥就一直哭,叫我們不要動。後來,我們輪流跟他說,這樣哭是沒有用的,我們也不能怎樣,他也不能一直坐在地 上。他後來似乎聽進去了,讓我們先用繃帶將他的手固定掛起來,然後就安靜地等著我們帶他去看急診。


大姐就要我幫她看老大,她與我哥哥開車帶小孩去醫院。後來哥哥打電話回家告知狀況,照了X光後,發現外甥的手斷了。由於是過年期間,接 下來該如何處置,要等骨科醫生來看診,才能決定。知道後,哥哥先打電話跟姊夫說一聲(姊夫因為工作值班,無法回來),沒想到姊夫一聽到摔斷手,非常生氣, 對哥哥發了脾氣!(大姊夫是比較急性的人)哥哥只好先跟姊夫說,是因為跟我玩的關係,姊夫才稍微冷靜下來。後來姊夫就跟同事說一聲,急忙衝到醫院去。


後來,骨科醫生到,解釋了可能的處理方式。簡單說,當晚就是要一定開刀。姊姊與外甥就待在醫院等開刀,哥哥就回來載我跟外甥女一起過去。


路上,就跟外甥女說,等會兒要怎麼跟她爸爸說。到了醫院,因為還在等開刀,外甥就看電視,一邊等。我就跟外甥說:他實在很勇敢耶,好厲害!他就靜靜地聽著,然後繼續看電視。我問姊姊,姊夫的反應。姊姊就說,姊夫已經先來過,問過小孩事情怎麼發生的。小孩就自己跟他說,姊夫氣到對他說:他這麼不小心,回家之後,一定要好好打他一頓之類的


後來姊夫來,我就趕緊跟姊道歉。姊夫連忙跟我說,不是我的錯,是這個小孩太不小心!就舉他之前過馬路不看路的事情......


後來,開完刀,一切順利。大家折騰了一個晚上,整件事情才算是過去。


從頭到尾,姊姊的反應是:小孩玩著、玩著,都可能有意外,因此,整個過程,姊姊只有安撫小孩,沒有對我們有任何情緒反應;後來姊姊就怪姊夫,為什麼要對我們發脾氣之類的。說實話,的確是小孩自己不小心,但是,因為事情發生在我們家裡,即使姊姊明白事理,我們多少都覺得不好意思(這應該就是那位立法院先生跟我表達的意思吧)。


提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各位父母,即使是請自己父母帶,也可能會有意外。這是長輩們也知道的事情,因此,長輩們帶小孩的心理壓力並不小。更何況發生意外時,人的情緒反應都可能會怪罪對方疏失,對方通常也都會很內疚,很容易就此造成嫌隙。


想起那位立法院先生的說法,今年過年也剛好碰到這樣的情況,也就提出讓大家瞭解,自己[家人]帶小孩的心理壓力並不小,尤其是發生意外的風險,並不會小於給別人帶。如何理性面對小孩發生意外,這可能是各位父母要學習的。


以上一點個人分享。


祝福台灣父母悲智增長,能夠學習理性面對小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