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次國小性別教育課綱事件,我個人想分享自己外甥走過的一段路。他是我之前post中提過,從小一直等待父親陪伴的小孩。他還小的時候,父親運氣好,賺了許多錢,所以他從小就過著獨子、幾乎要什麼有什麼的生活。由於他父親經常出外應酬,母親自己除了在家帶小孩,侍奉長上外,閒下來時就經常想東想西的,為此夫妻經常吵架,甚至父親因為應酬喝酒,而出現暴力行為(最近剛有幾則社會新聞因為夫或妻懷疑配偶外遇而造成的悲劇,相信大家應該更能體會為什麼諸多女性朋友鼓勵婦女朋友出外工作,這不只對女性個人,也是考慮她週邊的人)。每次帶小孩來找我們,就會講很多,有時候經常講到情緒瀕臨崩潰的狀態(其實我們常常幫不上忙,也沒有能力幫忙,而台灣人又不習慣心理治療,以致於她一不注意就容易陷入某種情緒極度不穩定的狀態)。我們一再鼓勵她出去,她都不敢踏出去,因為她很久沒工作。最後,他父親的經濟狀況轉壞,她不得不出外工作,在一般的大賣場工作。工作後,在職場的表現很好,整個人也變得有信心。不過,他們倆夫婦對待小孩的方式都用物質滿足小孩,姊姊非常省吃儉用、賺的辛苦錢,多是給小孩過好的生活(這可能也是不少父母的心態與作法,自己可以吃得隨便、隨便穿,就是讓小孩穿得啪哩啪哩的、過好好好的?!)。


小孩因為早也習慣這樣的生活,所以也不以為意,畢竟當時還有同儕比較。上了國中,可能覺得好奇、覺得自己帥,或覺得父母吵吵鬧鬧、沒有溫暖,而想要追求情感生活。國中時,喜歡一個女孩。常常送她很昂貴的禮物,跟她講手機,費用經常都是數千元,他母親後來一再約束他,他就是停不下來,罵、打都只有好一段時間,接著就故態復萌。父親因為長年交際應酬,後來酒精上癮,40多歲就突然過世。他母親的工作,省吃儉用,根本供不起小孩這樣的物質生活。外甥很聰明,卻因為物質無缺,人生沒有努力的動力,跟他說唸書賺錢,他根本有聽沒懂,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賺錢有多辛苦。


我相信,在台灣仍有非常多的父母是像我的姊姊一樣的心態在對待與教小孩。從這個小孩,以及後來自己教的一些小孩,我忍不住想,讓小孩物質生活過得好一些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以前的人因為很「深刻且實際」地感受到物質生活的匱乏,進而想要努力,希望脫離貧困的生活,而且經常是不用家人在旁邊鞭策,自己就會努力上進。那麼,當小孩從小就過得很舒適,物質無缺,他不知道現實生活是怎麼回事,他有什麼動力督促自己努力?他的生活經驗裡,不知道物質匱乏實際是什麼狀態。


後來,唸了專科,仍是同樣的心態與作法,對女朋友很大方。小孩為了跟女朋友約會,還跟同學借錢、甚至借錢買東西送女友。弄到學校通知他母親,姊姊受不了,來求助我們。我哥哥就以舅舅的身份出面解決。這小孩還是不知輕重。一再做出同樣的事情。後來我們商量的結果,決定把他轉回來念我們家裡附近的高中,住在我家,以讓他母親能安心工作。


因為我家算是很貧乏,沒有冷氣、衣服要自己手洗、電視只有無線,平時網路也沒開,加上有一群狗,冬天又極冷,稱不上舒適的生活。外甥剛來住,極度的不適應,一天到晚想要出門找(女)朋友。因為已經幫他辦休學,回到我們小鎮後,開始跟他討論到底是要重考高中、重念五專、還是念高職夜間部。討論幾次,他認為自己雖可以衝刺重考一年,但想到接下來高中三年都需要那樣的態度唸書,他就覺得他沒辦法;若念專科,他可能又重蹈覆轍;後來,還是決定讓他念高職夜間部。


哥哥基於以前的經驗,覺得這次採不一樣的對待模式(因為這個小孩非常聰明,而且鬼靈精)。由於他專科時跟同學借錢的事情是哥哥出面還錢,加上他父親當時經濟不好時,也來找哥哥幫過忙。哥哥就跟外甥說,你需要工作來還錢。外甥想想,也是有道理。後來就在我們鎮上找了一份速食店的工作上早班,下午回來休息一下,晚上去上高職夜間部。


哥哥跟他把大大小小的開銷算清楚,約法三章,每月領得薪水需要扣多少。剩下的錢他可以自己運用。之前,他都是大方地花錢送女友東西,等他開始賺錢、東扣西扣的,他就跟女友溝通,買這些禮物,很多不實用,又浪費錢,還是省下來了,女友自己家裡環境也沒有很好,也就覺得OK. 不過,兩個小孩仍是有多少錢花多少,沒有存款、以防一時之需的概念。哥哥又用了些方法,就是訓練他學習預防不時之需。


基於以前的經驗,對於他交女朋友的事情,我們不再採阻止、阻擋,反倒跟他說,如果真的想要在一起,那麼就得有辦法養活人家,要有一技之長。我們是不會幫他養家的。基於哥哥的作法,小孩深刻感受到哥哥說的是真的,因此好好工作。


因為不反對他交女友,他休假時,有時會出去約會。在這個過程中,哥哥也訓練他負責任、要交待去哪裡、要說話算話。該在什麼時間內回來,就得照規矩,不然下一次就沒得出去。有狀況也必須是先打電話回來說清楚怎麼回事(如果不合理,照樣下次無法出門)。哥哥跟他說,做這些事並非討好我們,而是為了將來的妻小(總不能老是讓妻小找不到人吧?!);他自己有過他父親的經驗,想想也有道理。就會控制約會的時間(這裡希望再度讓大家瞭解到,之前個人一再呼籲「父親育兒」的重要,因為許多規矩/「律法」的建立,是需要父親角色介入,小孩才會學到規矩,特別是對男孩,但如何不會過於嚴苛[過於嚴格,也就是嚴苛、或極嚴又極寵,對小孩的身心、人格發展都不好],又能保有親子關係,這是大家要從過程中學習的)


唸書部份,因為念高職夜間部,全班裡面他最小。一開學,老師要他們分享他們為什麼來唸書,他一聽同學們的分享,就覺得唸書真的是有必要。由於他很聰明、記憶力超好的,屬於上課專心聽,回家就可以不用複習的那種小孩,學業成績表現也都還不錯。加上在速食店打工,他更加清楚賺錢的辛苦。他後來跟我們說,他之後想要去日本留學(因為他念日語科)。哥哥也分析給他聽,還是務實一些,先考上大學,但也同時提供他要到日本留學所需的資格條件與管道等資訊。


工作部份,因為他聰明、手腳俐落,又懂得看眼色,很得經理賞識。做不到三個月就上手,也能應付外國顧客,算是表現的相當好吧?!由於他做早班,一大早四點就得起床。因為工作有成就感,自己自動自發,完全不用人叫(以前跟他媽媽住在一起時,都要人家三催四請,到中午都還叫不醒,念專科時更是經常為此缺課)。不過,做了半年多後,他就不想做速食,因為工作內容很熟、而且覺得很累,就想要改做別的。過年回去聽他說,他就想去泡沫茶店打工,或者去做美髮,也真的轉去做一小段時間。他的經理覺得很可惜,不時還是會請他去幫忙代班,因為他的手腳真的很俐落,眼色也很好。


後來他跟哥哥討論這個,哥哥分析給他聽,做速食不是只是檯面上這些做漢堡會就以為懂,懂這些只能做員工,如果他打算一輩子做員工,那麼也沒問題。背後更重要的還有這個速食整套物流以及資金如何運用,甚至是全球的資金如何調度。如果沒有從基層員工做起,他是沒機會懂這些的。沒想到不巧,那連鎖速食的區經理來訪查,聽店經理說他不做了,覺得很可惜,也跟他分享自己的經歷區經理提到自己也是從基層做起,爬到現在這個位置,並跟他說,速食還有許多事是他不懂得呢,他太小看這個了。沒想到這些話剛好就是舅舅之前跟他分析的。


後來他還是決定回去速食店工作,同時也好好念日語,因為他還是想要到日本留學,希望之後有機會到日本的速食店打工,瞭解當地的速食店經營。


雖然還不知道他未來是否能有成就,但是從不知人間疾苦、諸多偏差行為到現在,算是穩定下來、比較會「為自己想」了(這是為他自己著想、為他日後的人生、他未來的家庭著想,並非為了討好我們、父母),也開始坦然面對人生諸多現實面,也有了努力的方向。說實話,只要能夠務實面對人生、積極努力進取,安穩過生活,這對我們來說:能夠踏實且有上進心,這就夠了。至於他的興趣會導向什麼樣的人生,他自己決定。


昨天跟哥哥聊到了他,我們深刻地體認到:如果我們家人沒有改變態度,還是用以前對待他母親的方式對他,小孩恐怕逃之夭夭,不知道淪落到社會何處。


我們家因為付出過代價,學到了寶貴的一課,我們很希望其他家庭不要經歷我們家的老路子,那一路走來真的是付出很大的代價,也很痛苦。哥哥這種看似理性無情的作法(哥哥曾被其他家長說,這樣做太狠心了),其實是因為「有情」;因為有情、希望孩子能夠為自己想,日後能夠獨立生活,因而必須要採用一些方法來教他。


而我相信,台灣仍有父母的態度是像我姊姊、姊夫那樣的態度教育小孩,許多小孩是像我外甥以前一樣。這樣對小孩並沒有好處,恐怕對其人生態度與其未來的影響更是負面大過於正面。在此,希望透過分享我哥哥的教法,提供各位父母參考。只要擴大視野,學習調整心態與作法,孩子的未來可以不一樣(喜歡讀書的,可以好好讀;不喜歡唸書,也可以透過不同的方式,重新尋回人生的動力,為自己的人生、自己喜歡的對象努力)。


祝福台灣社會、台灣父母能夠更務實地對待小孩,瞭解到愛孩子不是寵,愛孩子是要理性、學習調整心態、運用方法,讓自己保持理性清晰,也讓孩子能夠好好成長,學習獨立,如此才能真正享受親情、天倫之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