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引介芬蘭教育,網友Yolanda真的很用心(之前曾推薦過她的部落格,還沒看過的網友可以去看看)。這兩天讀了她幾篇新文,也推薦大家讀。
---
需要補充的是,教育是根本,每每談改革,大家都會想到教育。政府及諸多學者們,也真的有心要改,所以開始了教改。然而,真正開始動手改革後,又碰到許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諸多學者也不斷提出各種問題的癥結與解決之道。看來看去,只覺得有幾個根本的問題可能都被忽略了:
能把「教育」窄化、縮小到學校教育的範疇或甚至授課內容嗎?
能把「教育」從其它環節中(如與父母或其照顧者相關的各種政策)切隔開來,只改革教育,而不管其它相關的環節?
就自己所理解與接觸的,北歐在政策設計上,看到的不會只有「學校教育」這一塊;他們會看到的是「環環相扣的網絡」(雖然在政策推動上,有其先後)。要改革教育,若不去考慮家庭政策、就業政策、幼托政策、福利政策等等相關的環節,能改變多少?
另外,如果把教 育侷限在學校教育,忽略了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那麼,這種改革所帶來的改變,相當有限。例如,教改碰到的問題之一,是父母的觀念無法跟著改變,以至於諸多 營利的機構因應父母的需求而蓬勃發展,甚至父母可能透過家長會或其它政治力量,影響老師、學校教育、政策設計.....
如果我們願意深 思,每個人在與他人的互動過程中,就很實際地在相互教育。例如,在團體合作時,碰到一個不負責任的隊友,我們就會提醒自己,不要像他/她那樣。又例如,在 等紅燈時,有人看到沒有車就闖過去;其它同樣在等紅燈者,很容易看到這個人的行為而跟進。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與他人之間的網絡關係,我們帶給他人的教 育,可能就是不良的示範。
教育,若仔細一想,還真是一門不間單的生活學。其內涵、深、廣度,都有待我們個人不斷地自我提昇。
個人隨想,提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