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96年度第二學期<北歐兩性關係>小組討論的內容,原刊載在北歐觀念劇場

 

 

也歡迎各位參與對話

 

 

 

組員

************************

法律一    游淑惟                    戲劇二        李書樵

法律一    唐 玥                    戲劇二        林孟寰

法律一    趙悅伶                    工管二        黃志豪

法律一    傅思綺                    土木二        張修豪

法律一    張嘉婷

 

記錄:唐玥

 

保母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制度簡述

 

本計畫是一種提供服務的實物給付,不同於以往的殘補式,本計畫是較近於北歐制度的普及化,但還是有稍微的排富(訂了較寬的家庭年收入上限)。另外,本計畫除了是一種福利政策,也是一種就業政策,藉由上路的觀察可以得知合格保母數量是否足夠,也可經由家長的要求與壓力,讓原本沒有合格執照的保母去考取執照,而營利的托育中心也因為被納入此計畫中,須受到政府的管理。

 

 

關於本政策的討論 

 

先看女生的部分

 

A:覺得自己未來一定會工作,又不想把小孩亂丟,很想自己帶,但又礙於要工作,而且自己的父母親也明說不會幫忙帶小孩,所以覺得政策的補助是很必要的,除了在經濟上的壓力減輕之外,也可以藉此改進整體托育的品質。

 

B:大部分的家庭一開始經濟較差,雙親一般都要外出工作,小孩子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交給親人怕帶給他們困擾,保母又怕被虐待,所以覺得這個政策對於家庭發展的一開始有很大的幫助。

 

C:小時候自己的經驗(被虐待-整天包著一個尿布、不受重視等等)對保母不放心,雖然政策能夠提升品質,但還是要看時間發展慢慢觀察。如果由親人照顧,又有許多問題,如錢、教養差異等問題,在考慮完這些瑣事之前,還不會生小孩,而且也不想把自己的小孩交給父母帶,因為覺得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D:覺得由自己的媽媽來帶不太好,因為她應該要有自己的空間,會考慮給品質較好的保母帶。

 

E:由自己的經驗來看,覺得給親人帶比較好,因為有完整的關愛,而且是為了給小孩家庭的感覺,給她們的照顧也會跟保母一樣或是更多,因為是為了給小孩更好的照顧和關心,而不是為了要省錢。

 

F:很想要自己帶小孩,可是這樣就不能工作,這樣經濟可能就會有問題,覺得好苦惱,所以要很努力先存很多錢提早退休,可是這樣能帶小孩的時候好像就老了。

 

再來看男生的想法

 

G:覺得給親人帶比較好,因為保母是外人,自己或親人照顧會使親情的聯繫較好,關於托育費覺得應該要事先協調好,免得問題麻煩一來破壞大家的感情。給父母帶也很好,老人家有陪伴,而且小孩也有較好的照顧。

 

H:想要給自己的母親帶,不想要請保母。不擔心有隔代教養代溝的問題,覺得父母親會教的都是基本的道理,對長大的影響不大。

 

I:覺得自己不會有小孩,更不可能考慮進一步的問題。

 

男生女生的想法不太一樣,本組大部分是覺得給親人帶不錯,但女生比較考慮到保母和幼稚園的問題,男生通常就是直接想到自己的父母。

 

 

大家都是肯定保母管理與補助政策會有好的反應,所以大家都是想隨著時間發展來觀察,再來看看要怎麼去適用。

 

 

因為本組同學都有上幼稚園的經驗,所以我們討論了一下公托和私幼,發現公托比較沒有給小朋友壓力,比較常有戶外活動。而私幼品質較為良莠不齊,品質較好的,會比較注意師生關係,戶外活動和課程教學會比較平均,孩子的壓力不會太大,通常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回憶。而品質較差的私幼,普遍都是收了很多的學生,環境相對擁擠,生病的機會也相對提高,老師也不太能關心每個學生,點心、伙食也不太健康,師資不齊。而私幼與公托最大的差別就是學費的差別,父母親剛開始有小孩,一般都是經濟能力較不穩定,為了上幼稚園,著實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結論

 

礙於時間的關係,不能很深入的再去討論,但是發現大家在關於托育方面的考慮,都是由自己或是兄弟姊妹的經驗去考慮,給父母親、祖父母或是親人帶大的,比較會往親人方面考慮。上了幼稚園也會讓大家反省檢討,到底是不是對孩子好。

 

政策應該要一系列開始發展,現在是補助計畫及保母的管理,未來應該要慢慢朝向北歐模式,像是有育嬰假,父親、母親月,除了薪資的保障讓家庭經濟不致困頓外,父母也較有時間陪伴小孩,有了時間和金錢的保障,大家也才敢放心考慮生小孩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