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圖5.2所顯示的,最直接影響個人選擇的制度配置面向,是知識傳播的面向。前一章所舉出之指導原則之實踐,有賴於人們清楚知道其各種選擇之總合將會導致何種結果。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上課前,Peggy(小五的學生)就跟我說她媽媽昨天哭了(平時Peggy的媽媽應該是很堅強),因為她的國中同學兼好友燒炭自殺(寫太快了...修正一下)

 

我問她:「為什麼?」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感謝08aads5網友所分享在留言板的資訊。他善意的提醒,倒是值得大家注意(特別是在理財方面)。不過,針對此現象,我對他做出回應。後來想想,自己暫時也想不出另一個思考角度,也許應該把這個問題拋出,大家一起思考,可能會激發出不同的角度與想法。歡迎大家不吝提供。

 

======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遙遠不足為懼,最難的是跨出第一步。」

 

網友惟愛示我 在留言板分享的,也分享給大家:)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識的散播對於福利有兩個好處,其一為協助人民就複雜問題做出有根據的選擇,其二為勸阻逃脫責任或自求多福。這便是第六個指導原則:關於服務的管道、成本、效益,以及用以支付之稅金的清晰、系統性、可靠知識,應讓人民以最低成本取得。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讓我們比較北歐與美國典型家庭的情況。兩個家庭都希望擁有乾淨、安全、健康的環境,附近有好學校、醫院和其他的必需服務機構或措施。對北歐家庭而言,這些都能透過涵蓋所有人的體制性正常運作而獲得,因此,他們就會理性地行動,包括納稅和參與服務網絡的[民主組合]機制同理,美國家庭也會採取理性行動,向排他性的優勢郊區或市區集合住宅移動

 

  • 上述北歐家庭顯示的是體制性安排的第三個指導原則:縮減差距

 

  • 此原則的實踐例證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包容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服務。一方面,這些服務的品質達到中上收入者願意使用的程度,以致他們不會求助於營利市場提供的排他性服務。另一方面,這些包容性的服務也讓社會底層的人們及其家庭享有相當程度的社會安全,以致他們不會訴諸反社會行為。這種包容性服務的概括原則為:服務必須由第三(公共)領域而非第二(市場)領域提供[與美國和台灣主流觀點比較。]此系統效率越高,個人就越不會想要規避其義務,而整個系統也會越公平,獲得更高的評價與更多的支持,形成良性循環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評註:

 

這則新聞應該是相當需要讓台灣人民知道,引以為傲的,畢竟這健保制度是國民黨與民進黨輪流執政推動才有今日的成就。加上,不只美國,目前有許多國家學者來到我國研究我們的健保制度。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第二個指導原則是,體制性安排應與社區(第一領域)之特質,即團結感,產生互補Hirsch得出的公式是:減少位置性競爭(positional competition)。

 

  • 以司法架構為例,Gordon Tullock雖然一向護衛市場,卻認為歐洲的審判長主導的制度優於美國的檢、辯互相為敵的制度,後者會驅使律師追逐利益。若要減少Tullock惋歎的美式好訟,就有賴建立對於國家體制的信任。如此,國家被視為社區願望的合法表現。此種合法性跟歐陸政治文化比較契合,而跟央格魯薩克遜模式距離較遠,後者容易藉著法庭,以及非保守陣營對於政府行動之合法性的無情攻訐,而散播敵對文化(adversarial culture),使國家成為其受害者[例如,瑞典「強社會」融合了社會和國家,使國家作為成為社會願望的表達,因而具有合法性。相較之下,美式敵對文化有礙共識之形成,女性、勞工、兒童、老人等人口之需求無以被提升為公民權利,國家無須為此負責。更有甚者,敵對文化的對峙方式(昂貴、困難的游說、訴訟、研究、出版、媒體事件)決定什麼人才有本錢、資格參與權力/權利的對峙與競逐,如此排除了女性、勞工、兒童、老人等人口。]

 

  • Hirsch強調位置性競爭的消減。他主張,為眾人所需、容易引起擁塞的貨品或服務,應該從第二領域(市場)移走,因為此一領域具有使人們跑得更快以便留在原處的作用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緩衝區及其用途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評註:這也是環保消息報導之一,不過因為它非常值得推廣!因此全文轉載,請大家告訴大家!家裏有種花、草、樹木、菜等,都可試試喔。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