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 1950年代Herbert Tinsten提出「意識形態已死」的說法,頗能言之成理。面對著通貨膨脹與社福支出平衡難題,社民黨關注的是經濟的安定。於1949年,他們弄出一個低人氣所得政策,內容包括強迫工會凍結薪水。對於充分就業/價格穩定無以達成的困境,領導者就是提不出別的辦法來。而其嘗試新點子的空間,也受限於其持續依賴紅綠聯盟[社民黨意識形態已經失去存活能力。]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詳文請見: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227/17/u8ts.html

---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評註太長,所以另闢一文。

===

看到這則新聞的推薦人數很低,很有可能是公立托兒所不太吸引台北市的父母。也難怪,一直以來,由於公立托兒所的數量有限,因此大都是以低收入、弱勢家庭等優先收托。長久下來的結果,造成公立托兒所被標籤化,亦即,很多中上階級的家庭很容易認為公立托兒所(除了費用低外)品質不佳。這點,對抱持著送孩子去「學習」、要小孩「贏在起跑點」或的父母來說,要改變想法可能很難。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新日期: 2008/02/26 16:30

為了鼓勵生育,台北市政府修正『台北市市立托兒所收托自治條例』,只要是生育兩名以上子女的家庭,可以優先申請就讀台北市立托兒所,至於過去父母兩人必須同時設籍台北市滿六個月,才能申請入學,修正之後,只要父或母一方設籍台北市,就可以申請就讀。(林麗玉報導)

 

詳文請見: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Gustave Mőller是社會民主模式社會福利國家的建築師,他於1928年大選政見宣言中提出: 「國家不應自滿於做一個值夜國家,也要做一個福利國家」,此福利國家「有義務保障人民的全方位福祉」。

 

  • 1930年代上路的社福方案,信奉平等與效率的共生。平等的定義成為:普及權利的原則,以及以累進稅支應的平等、單一社福給付。此外新加上Myrdal夫妻的預防性社會政策,以及對於就業而非現金給付的側重。此「生產性」福利政策成為因應「平等/效率交換」難題的社會民主答案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結盟路線與務實主義

 

  • 1930年以前,農民黨是社民黨政見的強烈反對者,因此兩者在1930年代的結盟帶有很濃的歷史諷刺性;尤其是,就歷史觀之,對於社民黨的成功而言,農民的貢獻不小於勞工。北歐農民主要是農家成員,他們有教育、有組織、有發言能力、曾經積極參與民主化運動。

 

  • 反觀歐陸,勞工運動組成的是都市勞工階級的貧民窟政黨,沒有能力擴大基礎,也因此就沒有需要擱置其意識形態正統(例如對於國有化主張的堅持)。他們沒有能力執政;他們並無法提出可信且可行的政策來因應1930年代的經濟危機時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史背景

 

  •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萌芽中的瑞典工運仍在工會和議會民主議題上打轉。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瑞典新內閣本月6日才宣誓就職,不過短短八天,貿易部長瑪莉亞‧伯瑞琉斯14日就因爆出逃漏稅醜聞而被迫辭職。46歲的伯瑞琉斯才上任就被媒體爆料,指她在1990雇用保母卻未申報雇主稅年代。伯瑞琉斯辯說,她的財力負擔不起合法雇用保母的費用。這下火上加油,因為她和夫婿的收入是瑞典平均國民所得的好幾倍。瑞典平均國民所得為4萬1,060美元(約台幣136萬元)。

 

  • 她愈嘴硬,媒體愈努力挖她的底,13日又揭露她擁有一棟價值92萬美元(約台幣3,000萬元)的避暑別墅,卻掛在一家人頭公司名下,以逃避財產稅,而且她買賣股票也未申報。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靠著促進母親就業,以及父親育兒,才能打破性別分工

 

  • 靠著檢視福利國家賦權上的差別待遇,才能揭開社會公民權的面紗,看到背後的形成法則及其與有職父母的關聯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