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多前 的總統辯論,拖到昨天才看。看完,做了些個人評論。說來也真巧,一評論完沒2個小時,詐騙集團就找上門,而且還有我的網路交易資料...真是巧到不行。是打算給我教訓嗎?如果是,就過去歷史經驗,某些勢力的確可能做出各種事情(也就是,動用各種力量讓人過不下去,這是之前文章提過了...),因此也有某種程度的心理準備。同時,個人也只會再度印證這些勢力本性未改...當然,這種巧合,因為沒有證據,無法說什麼,但藉此還是要提醒這些勢力,順便也讓所有政黨下定 決心要杜絕黑金...。總之一句話,這還是我自己的疏失。不過,自己經歷過的不好經驗,個人完全不希望別人再經歷同樣的狀況,因此,提出一些想法,還望國人朋友們一起來思考與行動,守護自己與他人。

首 先,個人的網路交易資料、包括個人姓名電話等會到詐騙集團手上,不是台灣網路交易平台的安全有漏洞,應該就是商家的網路安全出問題...網路平台本來是諸多小商家,在不需有店面的條件下,可以進行交易買賣的平台。然而,在方便商家、也方便顧客的同時,卻也危及了消費者的個資安全。一旦個資外流,發生了問題,不管是買家或賣家與交易平台,都受到損害;買家是財物損失,交易平台與賣家是信譽受損。這對雙方或三方都非常不利。因此,在一味推動e化的過程,若沒有安全的資訊網路,先受害的就是消費者,之後就傷到賣家、交易平台的信譽。

提這個是因為我們有諸多網路賣家「可能」都是小型廠商或中小型企業,一旦信譽受損(因為現在網路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就會造成自己產品網路通路出狀況,對自己是不利的。而交易平台則因為多少有名氣,若這樣的事情發生,那表示其網路安全有漏。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昨天回應完那位轉貼聯合論壇文章的網友後,想到的是台灣人自己的競爭...削價競爭,或者說薄利多銷,真的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在國內市場,若從消費者角度,諸多家庭/人為了節省開銷,只要商品不是太差,基本上都會挑價格低廉購買,這抱持的是「只要不要太差,可以用/還會太差就好」。

面 對這樣的消費者,有諸多業者也就抓住這樣的心態(或者說,同理心?某種層面上來說應該是吧),但相對地,工時/營業的時間就需加長。平時若工時/營業時間就需要這麼長,要不斷改善/提升產品素質等,也就根本沒時間沒精力了吧?!最後,若不是利潤壓到很低,恐怕面對競爭時,就會被打垮;但台灣現在不少商家,也做同樣的事情(相同品質,但利潤又壓得更低)。弄到最後,經常是同類產業相殘、自己人打自己人。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顧,不只是個別家庭的責任

 

總統候選人!請您承諾「一里()一中心、校校有課照」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要提醒各位的是,這位記者一開始就點名是針對保母證照,換句話說,他接下來的說明都是要讓各位拿來對比這保母證照制度。這是需要先點出的,因為有很多說法,經常後面/底下的說明都看起來很有道理,以至於,若沒細想,最後我們很容易以為就應該是這樣,但很多時候(特別是「市場/商品導向」的媒體報導)是必須要先瞭解被拿來對比的事物,其性質是否與他所舉例的是同類?若不先釐清這個基本前提,很容易就會被誤導。

各位國人朋友認同「兒童托育」可以類比為「吃一次小吃/買一次麵包」嗎?這是第一點要考慮的。如果答案是不能,各位就會知道他論述的問題何在,也會知道這位記者把兒童托育擺在什麼位置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註: 需要提醒父母的第一點是,最早證照設計的用意是讓保母加入(各縣市)保母管理系統(剛剛想到,需要修正此說法,因為當時制度設計時,是以北歐為模式[北歐保母制度是不需要考取證照的],但在台灣,當時社會風氣是以證照取向[某兒童福利組織也堅持保母要證照;這個查過去的新聞應該是可以查得到,制度上路後,他們又變更立場],經過大家審議後,才決定以考取證照為加入管理系統的門檻,因此,這證照規定主要是因應台灣國人的要求),有管理就會有保母訪視員定期訪視、瞭解居家保母托育狀況;碰到問題時, 系統應該也會主動協助,瞭解狀況。由於投書的讀者說得不清楚(更可能是他不清楚證照與保母系統的運作之間的關係?),但看起來可能是「有證照」,自行(或他人幫忙宣傳)廣告收托,但「並未加入管理系統」,否則,照理說,管理系統應該會提供協助。因此,在此提醒家長們:

(1.)有證照或受過訓練取得受訓證明,只是基本門檻保障,知道照顧小嬰孩的基本知識與技巧。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聲明稿-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已於立法院三讀通過,本聯盟肯定內政部、教育部及立法院的努力,在此表達感謝!

  《兒少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是0~2歲嬰幼兒保母托育及6~12歲兒童課後照顧的母法(2-6歲兒童機構托育另由稍前通過的《幼兒教育與照顧法》規範),除了規範私營托育服務之外,最重要的是,這套新《兒少法》為「平價、優質、普及公共托育」奠定了基礎,由此來看,這部新法堪稱一套具有創發精神和前瞻性的優良立法,若能切實實施,將是我國解決低生育率困境的契機。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周一(11/7)蘋果日報地方綜合版報導〈北市保母系統,620件疏失〉,批評「政府推薦的保母反讓孩童陷入危險」,更試圖暗示讀者:找鄰居比找政府認可的保母更放心。 

  我們要嚴正指出,「20件疏失」的說法明顯錯誤,若扣除其中自然死亡6件,僅14件有人為疏失可言。

其次,臺北市是全國各地推動保母輔導與管理工作,最完善的地區之一。臺北市的社區保母系統共有兩千四百位保母,每年照顧約四千位幼兒。假設以每名幼兒平均托育時間兩年計算,六年來,臺北市社區保母系統照顧的孩子超過一萬兩千人次。六年間14件疏失案件,比例是相當低的,顯示受政府管理保母托育相當用心,以及受政府管理的保母相當可靠。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各媒體(之前聯合報報 導什麼性產業可以高級化;高級化,誰在使用?有錢大老闆?):只要所謂的「弱勢」/「少數」,就應該保護它、扶植它,使其壯大嗎?也給那些自認為自己是 「非主流」或「小」媒體:只因為看到「少數」或「弱勢」,就應該要自動對號入座,自動認同其理念?你們真的知道你們在支持、捍衛什麼嗎?各位,請不要只聽到、看到「所謂的」弱勢、少數,就應該保護、扶植、使其壯大!至於一味倡導「性產業(?)」的女性團體,你們真的是為早年因養家活口而被迫從娼者平反嗎?你們真的是為女性朋友著想嗎?多被迫從娼者是[當時]社會環境不良造就的結果,應該是要設法調整、改善社會環境結構,而不是反向讓[當時]社會不良環境結構擴大、成為常態、讓更多人淪為弱勢(各位在催生「性產業(?)」,就是將更多人往那一塊推)!各位連成一氣的報導與立場(意圖促成性交易買賣成為「產業(?)」),就是助長資本主義所造就的問題更加擴大、蔓延,甚至已經淪為其工具,助長日後的剝削、擴大社會階層差距、造成社會更加不公,你們可知道?可以請各位頭腦清醒一點嗎?

當大家都在促成所謂的性「產業(?)」時,各位已經再度讓台灣從此更加「笑貧不笑娼」!當性交易成為「產業」,就是將「以前被迫」從娼「合理化、合法化」(就是認為他們被迫從娼是應該的?),並轉為「鼓勵自願」從娼(只要經濟環境不佳,就應該從娼,而且以此為傲?),因為它可以賺錢,而且賺不少(?這就是聯合報高級化所指?會提這種言論的人可想過,光那些「高級行頭」需要花多少錢?賺的錢拿來買那些行頭或整容、整形等恐怕早就入不敷出了,還拿什麼養自己、養家活口!)。 這就是你們這些媒體、這些組織希望的?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註:各位國人朋友們,應該也會很好奇吧?!還請大家一起請邱先生「說明」「生財之道」(想想,用「教導」、是太過樂觀、正面,萬一是不義之財,那這種榜樣,大家可是不要學呢)。否則,一天到晚,自許自己是國民黨正義的代表,一天到晚以狂咬別人人格為職志,不交待清楚來龍去脈,恐怕是說不過去、令人起疑喔!

祝福國人早日覺醒,悲智增長!

----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註:這篇報導無疑是佐證了國語日報之前的社論分析:「托育扣除額 無助提高生育率」(本 來應該張貼在該篇報導下方回應,不過就回應來說,可能會太長了,所以另闢一篇)。不過,就民眾的回應可看出,這項政策卻迎合了一些國人歷來的心態:繳稅是負面的,殊不知稅收越少,對人民的保障就會越來越少(甚至,最後政府就淪為「慈善機構」,只能照顧少數弱勢,但這樣的「慈善機構」卻是「沒愛心」,只是迫於無奈要做;國人更加懷疑政府存在之必要)。如果大家生活都很安穩,那也就沒話說,可是,誰預測到未來會如何?有誰之前已經預測到全球金融風暴?不少有錢人家,不也慘兮兮?一次天災、股災,就足以讓多少有錢人損失慘重,甚至垮掉,為何始終學不到這樣的教訓?為何人還能這麼自以為是呢?認為自己有錢就一定可以如何如何呢?這是一個萬物共生共存的世界啊!

其次,設計出這樣政策的官員,不知是要迎合這些人、強化人民長久以來對政府貪腐、效能不張等負面印象,還是因為是研究金融背景出身,所以提出這樣的政策?長遠性何在?政府就可以理所當然少事(因為政府沒錢),又可以迎合某些民心(嘿,我們都讓你們減稅了,政府沒錢了,你們要自己負責!)?

所有常務官真的可以仔細想想,如果任由貧富差距加大、更多人低薪、入貧,政府的責任會越來越少嗎?稅收越減越少,事情還是要做、還是要有政策、政績,最後該怎麼辦呢?現有(或之後越來越少)的稅收要分配給比現在(之後更多)政策,只會砍現有政策的經費吧?!(這不就是目前諸多部門都在做的事情?好聽是整併、精簡,實際上呢?各位應該是很清楚才是)公務員保障制度會例外嗎?當國債提高到一個額度,在沒人敢加稅的情況下,一定會醞釀出一位卡邁隆先生(英國首相;可是右派信仰者);間接促成英國大學學費高漲(因為政府對高等教育的經費補助更少)、公務員制度大砍(5萬多人走上街頭又如何?政府就是沒錢啊!).....

b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